经典诗歌

    一个“被禁止的”社会


    时间:2022-06-17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第一次来日本生活的外国人,或多或少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受到约束,好像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错的,会在不经意间违反日本社会的隐形规则。与高喊“自由”的美国相反,日本社会充满了条条框框,连日本人自己都自嘲“日本人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来日本自由行的中国人可能已经发现,日本的规矩不仅仅是无形的,有形的禁令告示随处可见。

    一个“被禁止”的社会

    走进地铁站,最显眼的位置贴着大大的红色图标“禁止跑步”,让人一下子紧张起来。穿过检票口,贴在扶梯旁的警示牌严词告诫低头族:“走路注意!低头看手机容易撞到人,摔倒甚至不小心掉进轨道里!”好不容易进了站台,墙上又多了一块“禁止跑步”的牌子。回头一看,另一面墙上有一块“摄像头监控下”的牌子。终于,我站在了地铁的防护门前,抬头一看,好家伙,真的让我头都晕了!原来,门上整齐地贴着几个红色标志:禁止倚靠、禁止拥挤、禁止将身体伸进防护门内、注意脚下等。像这样的标志在世界各地的地铁上都可以看到。没什么,但是和之前看到的迹象加在一起就有点复杂了。我不想看鲜红的禁行告示,但我转过身,看到我身后的信息板上有一条红色的信息:万一发生火灾的对策。仿佛是为了应对来来往往的外国人,这个消防对策配上了英、中、韩文的翻译,让人再次紧张起来。他们不会想到火灾,但看看这个提示…如果呢?车厢内有“打电话会给他人带来麻烦”等标语。紧张的我终于到了目的地。出了地铁站,我松了口气,但一抬头,我看到路灯上挂着红色的“此处禁止停车”的牌子。

    是的,这是日本。欢迎来到日本!一个由规章制度组成的非常安全的国家!英国杂志《经济学人》统计的2017年全球最安全城市中,日本东京排名第一,大阪排名第三。然而这种安全感的背后,却有一种外国人一时无法适应的窒息感。这个国家已经提前禁止了一切不和谐因素。

    我们常说,防患于未然。日本是这句话最好的践行者。如何预防?正是这些标志,丰富了生活中的零碎角落,通过这些禁令或标语,时刻提醒着大家。日本总能提前想到事情的方方面面,把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样的条条框框虽然会让初来日本的外国人感到不舒服,但却维护了日本社会的基本安全。

    事实上,不仅仅是“基本安全”,个人感情也纳入了“禁止”的范围。在日本图书馆,自习的课桌上贴着“敲键盘的声音会影响他人”的告示。的确,有很多人对噼里啪啦的键盘声感到恼火,但这样的通知对任何一个外国人来说都是相当不可思议的。毕竟在现代社会,带笔记本电脑去图书馆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么多违禁物品自然是日本人自己吐槽的。有一段时间,日本互联网上的热点问题之一是异国禁令。据说有人家附近的公园常年冷清,因为禁止一切球类运动、噪音、遛狗、滑板、骑自行车、喂鸟.那么这个公园是给谁的呢?还有人上传了一张儿童游乐场的照片,上面列有18种违禁物品。日本人在网上感叹,为什么不直接写允许的项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日本社会如此热衷于设立各种警示牌,自然和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日本在如何有效减少灾后损失、避免次生灾害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在这些话题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预防”二字。无论是提高建筑的防震技术,还是预留绿色逃生通道,都是未雨绸缪。地震时使用电梯、地震后开煤气等行为也被禁止。禁酒令效果显著,规避了很多风险,自然也用在了生活的其他方面。再加上日本人一直奉行的集体主义观念,整个社会都被“封杀”,大家都在这个预定的范围内共同生活。

    “禁”的日本社会创造了一个非常安全的城市。为此日本人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他们失去了肆意的自由,只留下一个安静而沉闷的空间。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