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工作的未来


    时间:2022-06-17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工作的未来

    工作场所的变化

    如果梳理一下历史上科技变革给工作和职场带来的变化,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次大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是大量的工作岗位被淘汰,大量的新工作岗位被创造。

    第一次转型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始于18世纪。第二次转型是由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推动的从工业到服务业的转型,这一转型始于1973年个人电脑的兴起。第三次转型始于2015年,开启了以人工智能为主要驱动力的向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

    中国作为前两次大转型的跟随者和追赶者,在第三次转型中面临三重挑战,或者说三重叠加。

    在向数字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职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每个人都有机会找到合适的工作。在瞬息万变的职场中,找到并抓住合适的机会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职场晋升之路已经不符合规则。另一方面,每个人都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为职场晋升的传统被打破了。很多职业从原来的向上提升到了左右运动。这种左右运动可能不仅需要跨越公司的界限(也就是不断跳槽),还需要跨越不同的行业(跨界)。

    推动这种转变的因素有三个,即哈维尔定律、摩尔定律和网络效应。

    哈维尔定律。这一以谷歌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维尔命名的定律认为,未来的创新是融合创新,即从各领域现有的模块化技术出发,结合和组合思想,推出全新的高价值产品和服务。因为组合的可能性很多,所以创新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摩尔定律。这个定律最早由英特尔公司创始人摩尔提出,强调硬件的运算速度平均每18个月翻一番。在过去的50年里,摩尔定律已经基本准确地描述了计算能力的几何提升。步入数字经济时代,这种计算能力的增长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提高了人工智能的能力,其次增加了训练人工智能的数据量,甚至比摩尔定律描述的还要快。二者相辅相成,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引擎。

    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数字化平台上的产品和服务。用的人越多,最新用户的获得感就越强。具有网络效应的平台价值随着平台聚集人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提供免费服务的平台在聚集时可能成为高估值的公司。

    哈维尔定律、摩尔定律和网络效应,这三大驱动力正在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爆发式增长。问题是,人们对数字经济带来的变化,对机器取代工作流程的理解,更像是“温水煮青蛙”。与去工业化过程中大工厂倒闭导致失业,大量制造业岗位流失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痛苦不同,这一轮转型所带来的变化是人们很难马上意识到的。

    苹果手机刚出现的时候,没有人预言它会是一款改变人类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产品。最早的苹果手机基本都是高级的iPod,带触摸屏,甚至因为天线问题,电话功能都不完善。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围绕智能手机作为终端的新产品、新服务,如地图、外卖、自行车等。层出不穷。但是,如果问数字化转型的分水岭是什么,大部分人都说不出来。以史为鉴

    科技变革如何在淘汰旧工作的同时创造新工作?技术、商业和社会将如何相互碰撞?历史上有很多例子可以借鉴。

    我们来看看汽车取代马车的过程。1865年,面对蒸汽机车有可能大规模取代马车成为交通工具,甚至当蒸汽机驱动的“汽车”将成为道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并危及马车和司机时,英国出台了一项法案,俗称“红旗法案”。该法案规定,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即由机器驱动的车辆)至少需要三个人来控制。其中一个需要走在车辆前面几十米,举着红旗让过往车辆和行人知道有车要经过。此外,法案还规定了汽车的限速标准,农村地区为每小时6.4公里,城市地区为每小时3.2公里。这一法案有效遏制了工业革命后蒸汽动力发展最快的英国彻底淘汰马车的步伐。该法案直到30年后才被废除。这时,一种新的动力模式3354内燃机出现了。

    那么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发明后,用了多长时间才完全取代马车呢?仔细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大规模生产的汽车取代马车用了20年时间。马车发展的高峰期并不是在汽车发明之初,而是在1910年左右,当时福特已经开始用流水线生产福特T型车。

    预测技术带来的变化尤其困难。1894年的伦敦《泰晤士报》做了一个著名的预测:到1940年,伦敦的每一条街道都会被埋在3米深的马粪下面。虽然配备汽油引擎的汽车是在1885年发明的,但是到了1910年,马粪确实成了纽约市政府最头疼的问题。可以说《泰晤士报》准确预测了马车持续增长十几年后的情况。它没有预料到的是,马车的所有权随后会掉下悬崖。到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的马匹总数仅为十年前峰值的零头。

        再看一下集装箱颠覆航运业的过程。有关标准集装箱的概念很早就有人提出,但是要真正推动集装箱的使用,需要各个利益相关方——主要是船运、卡车和火车货运公司,还有码头——确定标准,这并不容易。其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码头的装船工人,装卸散装船需要几百名码头工人花上一两个星期的时间,散装货船装船时非常危险,经常有工人受伤甚至丧命。此外,散装货轮的运量也有限。而装卸集装箱只需要几个小时,运量就会大幅提升。虽然集装箱明显优于散装货轮,但是如果转用集装箱,可能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转变首先就会遇到港口工人的抵制。另一方面的挑战则来自卡车司机。和码头工人一样,在散装船时代,任何能运货的车辆都能到码头参与运货,虽然集装箱的采用可以让卡车装卸更便捷,但是这意味着卡车司机需要花大价钱购买标准的集装箱货车,对这些司机而言,科技变革带来的痛苦不言而喻。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