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南方 南方


    时间:2022-06-16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南方,南方

    北方,北方

    1992年夏天,大学毕业那年,单位组织去北戴河。

    暮色中,公共汽车沉重地启动了。从西南到山东的东、北,车灯像雪白的刺刀扎进了华北平原的广袤无垠。一路上,我依偎在最后一排窗户上,在玻璃上开了一条缝,任凭风打在脸上。

    夜色迷离,一群群蝗虫般的思绪在脑海里飞舞:政治,文学,电影,古今,现实,虚构.似乎我不是在旅行,而是一个伪装的逃亡者,一个隐私超重或背负理想的人,一个穿越历史江湖的游侠,一个走向信仰或爱情的左翼青年.

    渐渐的,到处都开始打呼噜,整辆车都成了我自己的马。暴走的感觉,一个人骑行千里的感觉,浩荡而快乐。满天繁星下,我看到了蝌蚪形的村庄、泰山和黄河。在夜里,他们恢复了他们古老的尊严.又看到了北京和天津的城墙,没有亮灯,像一座遥远的宫殿,像刚刚经历了一场辉煌或浩劫。再往东和往北,我看到了山海关和铁铉一样的山。这就像一个细胞,举行狼嗥,剑和戟,叫喊和杀戮.天亮了,我闻到了礁石的味道和海带的味道,我听到了巨大的澎湃声,像是播放了几十万年的老唱片。

    激动的睡不着,都是因为我太年轻了。

    青春,内心汹涌迷幻,血液里流淌着燃料。

    那是我第一次去看海,第一次清醒地走过如此完整的夜晚,第一次让陆地消失。

    这种体验是从未有过的,但它常常帮助我回忆起一些与夜晚相关的细节,比如:童年的雨夜,钟摆的声音,丁香花开的声音,窗台上猫叫的声音;103010年安徒生的火柴般的恋情;托尔斯泰的《午夜出发的马车》和他的临终车站;作家、师友柳叶园用的网名“夜邮车”.

    我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人和事都是在午夜承认的。

    十年后,我在策划CCTV 《夜行的驿车》的时候说过,一个深夜节目要有深夜气质和属性,你要知道谁是醒着的,他们是谁,他们此刻为什么醒着。

    你要注意半夜联系你的人。那是灵魂出窍的时候,那是一天中生活最诚实最接近真相的时候。

    那一夜的千里之行,也奠定了我对整个“北”的精神印象: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文化上,都让我想起了“辽阔”、“严酷”、“苍凉”、“豪迈”、“忧愤”、“刚毅”等字眼,想起了苏武的放羊,想起了昭君在凛冽的北风中脱离封锁,想起了严、赵的“慷慨吊丧”。作为历史的器皿和时间的剧场,适合上演飞沙走石、铁马冰川、刀光剑影,排演政治、史诗、篝火、苦难、牺牲;相对于南方的橘和诗,它是灰色的,理性的,有一种天然的淡然气质和悲壮气息。就像五岳之首的泰山,难得雍容,却又雄伟巨大。它的位置、外观、纹理、褶皱,无不显示出“王”、“国”的形象。是权力承认了这一点。

    北,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相信它的基因活在我自己的血液里。我性格中的忧郁、激烈、尖锐、僵硬和爆发力.都源于此。是的,它在我的意志和性格中给了我一些冷酷、冷酷、深沉和正直的东西,尤其是我对国家、信仰、英雄和正义这些崇高事物的热情。

    我的青春像向日葵一样飘扬,我的青春像狼一样咆哮,我的青春像麦芒一样响亮,我的不羁裹在立领外套里,都是北方给的。我的良心,我的血液,被北方的疾风唤醒。

    我是它的孩子,我是它的人。南方,南方

    在西双版纳,我听当地人说:“在这片土地上,下一根拐杖就能发芽。”

    多么恣意而繁荣的成长啊,我一个北方人都羡慕。

    我想到了故土的贫穷,想到了它在“成长”中的严酷和卑劣,想到了它历史上的饥荒岁月,想到了那些把树叶树皮全部嚼烂又放回生下等死的人的命运。“温饱”“饥饥”“有个胃”,这些在北方极其严肃而真实的词汇,在这里却显得遥远而陌生。

    精神上,我是典型的北方人,但从感官、本能、生长习性来看,我的需求更像是一株简单的植物。不喜欢北方的气候,水土,不喜欢北方的极端环境,不喜欢北方的极端事物。长期在北方,地理和物质上的寒冷、干燥、粗糙、阴霾会投射到一个人的内心,产生焦虑、开裂、愤怒、苍凉。最后,我看上了明彻,那是温暖的,温暖的,荡漾的……其实,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我都隐隐约约地渴望着“南方”的到来。我需要她来补救,她的风情,她的软语,她的甜蜜与芬芳,她的诗意与优雅。

        我需要很多很多的水和花。     我觉得,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进步,就是从“北方”特征分娩出更多的“南方”特征来:从暴烈走向平和,从躁急走向舒缓,从严苛走向宽容,从斗争走向财富,从权威走向庶民,从广场走向庭院,从繁重走向闲暇,从诅咒走向赞美,从岩石走向花卉。     历史上,文人的爱情和幸福时光大多在江南;北方滞留的,往往是其凄苦、沉疴和荒冢。究其原因,南方除了居庙堂之远、权力松弛外,更与大自然的性情、市井生活的细腻和熨帖有关。无论皮肉之苦还是灵魂之疾,江南水土都有颐养和治愈的功能。     南北民间,文化性情不同,生命注意力也有别。同事讲一趣事,某时政节目主持人去广东,一下飞机便急急掏出墨镜来,同事调侃说不必,这儿的乡亲不认得咱们,果然,全程无扰。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