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梨的生活


    时间:2022-06-16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梨,礼也。如果说西方的苹果象征欲望,那么中国的梨大概可以看作是对欲望的理性克制和对礼乐的绝对遵从。

    和梨子的一生

    孔融梨,每个中国人从小被灌输的美德故事,无需赘述。在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四岁的孩子嘴里叼着一个皇冠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哥哥,朋友,哥哥,弟弟”。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不是孔融最真实的想法。或许,只是因为当时孔融并不是真的喜欢梨。

    即使事实是前者,小孔融大概也没有想到,一个梨会有这么大的连锁反应,跨越千年而不腐烂。那个时候,小孔融可能会对大人的夸奖沾沾自喜。但很快,他就会发现,这种赞美是一个无情的枷锁,锁住了他的一生。

    从那天起,他不仅是孔融,也是“让位于梨子的孔融”。

    似乎我们对“好学生”的要求总是高于常人,人们对“让位于梨”的孔融寄予了不同寻常的期望。更何况孔融还背负着另一个身份:——孔子后裔。因此,他必须努力满足成人世界的期望。

    十岁遇到、河南尹,机智回应大人讽刺;

    十三岁时,面对父亲的去世,他上演了一出孝顺的典范;

    16岁时,他躲在张俭,发表了一些义正词严的言论.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有情有义有智,无愧于“让梨孔融”的称号。但是,无论怎么看,感觉都像是在舞台上表演。一举一动如履薄冰,非常辛苦。

    但是,人都是有欲望的,过度的克制更多时候只是能量的积聚,一旦爆发就会造成毁灭性的结果。毁掉自己,影响别人。

    成年后的孔融表现出一种不可理解的放荡,最后和熟悉的完全不一样了。有人说他这种桀骜不驯的行为是对礼乐崩溃的抗争。他反对曹操,到处嘲讽他,因为他不喜欢这个“汉贼”。但是,也许,也是因为他压抑和束缚太久了,他需要发泄。

    孔融最后还是死了,但只是临终的一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温暖。他对前来逮捕他的人说:“我希望我能停止我的罪恶,拯救我的两个年幼的孩子?”在生命的最后,孔融终于卸下了“偶像包袱”,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愿望,——。虽然,从儒家的角度来看,并不是那么受欢迎。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与慈爱的父亲相比,他的两个儿子和女儿,——,一个九岁,一个八岁,却异常冷静,说了那句名言:“一个巢下怎么会下一个蛋呢?”

    《后汉书》记载一个仆人可怜这两个孩子,给了他们一碗肉汤。九岁的儿子接过来想喝。八岁的妹子说:“命都快没了,还贪肉的味道干嘛?”于是,两人拒绝了肉汤。这样的理性和节制,让人看到了多年前做梨的孔融。

    两个孩子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这是一个悲剧。但是,如果他们活下来了,他们怎么知道这不是孔融悲剧的又一个延续.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