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一场没有硝烟的竞赛


    时间:2022-06-16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相管仲就是贸易战的顶尖高手。齐国之所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除了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外,也是赢得商战的重要原因。

    没有硝烟的较量

    贸易战的关键是钱。钟被推荐为国家形象之后,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抢钱”。因为齐国临海,有鱼盐优势,鱼盐都是生活必需品。于是,齐国利用官鱼盐与各国做生意,发了财。有了钱,管仲政治上提出“尊王抑夷”的口号,军事上联合其他小国,经济上大打贸易战,让很多国家吃了大亏,不得不尊齐桓公为霸主。

    根据各国国情不同,管仲有不同的贸易战。

    衡山是一个善于打造兵器的国家。当时各国都去购买衡山的武器。管仲抓住机会,大量高价购买衡山的武器。衡山人民看到制造武器如此有利可图,就在全国各地制造武器,并在军火上发了大财。然后就没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了。管仲还高价收购各国的粮食,使各国的余粮流入齐国。这样,齐国虽然花了很多钱,却拥有了武器和粮食,破坏了衡山的经济平衡。突然有一天,管仲下令停止购买武器和粮食,攻打衡山。此时衡山已是钱粮空虚,各国的余粮都被齐国买走了。所以衡山不战而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恒山之计”。

    对待老牌强国楚国,管仲的贸易战是正确的。楚国和齐国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相当的国家。管仲看到楚国是一个山川之地,盛产鹿和鸟,所以他建议齐桓公“你应该买它的鹿”。齐桓公听了管仲的建议,高价从楚国买了很多鹿,就像衡山一样。当楚王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他看到了发财的机会,就命令楚人去抓鹿卖给齐国,借此发财。在这次鹿交易中,楚国实际上为齐国赚了2000万元。但楚王没想到的是,人们忙着捕鹿赚钱,田地荒芜了;楚国有很多钱,却只能进口粮食。楚国只好求助于囤积了大量粮食的齐国,把齐桓公推上了霸主的宝座。

    管仲奉行“尊王抑夷”的国策,但当时周王的公信力不大,各诸侯国都不愿意向周朝纳贡,导致周朝中央财政捉襟见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管仲还有一招绝招。他建议周王严格控制毛静的富庶地区,并命令所有跟随周王的王公到泰山和傅亮山朝拜,用毛静作为祭祀用的垫子。祭祀天地是必须的,诸侯国赶紧花钱高价买下毛静,毛静的价格涨了十倍。结果,周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解决了的财务问题。管仲的“毛静计划”获得了巨大成功。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