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高跟鞋和社会竞争


    时间:2022-06-14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一款“专为运动设计的高跟鞋”亮相,在微博中引起热议。设计只有两点,一是加强脚与鞋的贴合,二是增加鞋跟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高跟鞋与社会竞争

    人们讨论的话题主要是“你为什么穿高跟鞋锻炼?”人们似乎认为高跟鞋是反运动的,它们既不舒适也不均衡。女人穿高跟鞋的目的是施加一种外在的约束,强迫自己静如处子。

    做一个文静的处女的好处就是看起来端庄优雅,甚至有点柔弱,符合所谓有教养的男人对女性美的需求和想象。但是,起初中国人对女性仪态的外在限制是从头部开始的,而不是从脚部开始的。在中国古代,上流社会的妇女头上戴着许多金属饰物。如果他们的动作太大,就会叮当作响,“花会颤”,就会被认为不雅。然后它转向了脚。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高跟鞋应该是清朝的“花盆底”。高跟放在鞋底中央。穿这样的鞋就像踩高跷。不仅走路要小心摔倒,坐下也要缩脚,不然鞋子就没地方放了。

    但是,我们不能说高跟鞋是专门为了禁锢和虐待女性而诞生的,至少在西方不是。西方高跟鞋在15世纪来自东方的波斯。士兵骑马作战时,必须牢牢踩住马镫固定下盘。波斯人发明了可以把脚夹在马镫上的战靴,让士兵可以把注意力和力量解放出来,交给上半身,有利于用弓箭射箭。后来美国西部牛仔也穿高跟鞋,也是为了打斗的需要。所以高跟鞋最早属于男人,也是为了运动的解放,和今天的情况完全相反。

    15世纪,高跟鞋通过外交使节传入欧洲。当时的欧洲城市污秽不堪,满大街都是泥水。男贵族看中高跟鞋是为了更大程度上避免弄脏鞋子,有段时间追求高跟鞋。虽然它的时尚延伸到女性,但它始于意大利妓女。当时妓女的实际地位并不低。她们可以做很多正常女性做不到的事情。她们和男人有联系,被认为是和男人有同样兴趣的人。除了阅读,他们还可以抽烟喝酒。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高跟鞋依然是男人的标志,尤其是在17-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因为太矮而钟爱高跟鞋,使得高跟鞋的男性荷尔蒙特征达到了极致。与此同时,女性穿高跟鞋正在成为上层潮流。男人的高跟鞋是女人借的,可能已经包含了女人争取平等权利的隐喻。

    不久,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动荡年代,谁跑得快谁活得久,高跟鞋几乎消失。直到20世纪初,高跟鞋才在全世界范围内卷土重来。这时候它们的主人几乎都是女性,而中国女性广泛接受西式高跟鞋也正是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

    20世纪是一个革命的世纪,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女性地位的提高。高跟鞋的美学意义在于让女性身材挺拔,充分展现身体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文明时代”的高跟鞋已经成为女性参与社会的象征。越是有个人事业和社会地位的女性,越需要高跟鞋。已经成为职场标配。女性穿高跟鞋,曲线优美,职场套装,更显优雅。但此时,她们不是被限制,而是被解放的女性。男人从中看到的不是外表,而是气场。虽然这种气场仍需避免“花枝招展”,但此时的礼仪已不再取决于男性单向的审美偏好,而是取决于在性别平等的背景下达成协议的严肃性和庄重性。

    越来越多的女性穿着高跟鞋匆匆忙忙,甚至疾驰而去,比如秘书、特工、女记者、女剧组人员、活动现场的工作人员.她们脚的舒适度不再受男人限制,而是受社会竞争的限制。

    时代变了,高跟鞋发明时的本义又回到了——的竞争,只不过比战争少了一点硝烟,主角也从男性变成了女性。所以,当我们在进口博览会上看到“专为运动设计的高跟鞋”时,不要大惊小怪,真正的高跟鞋回来了。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