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我们的豁免权
时间:2022-06-14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疫情体质的考试,做了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利器。——那是豁免权。
种种证据表明,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人更容易“感染”这场疫情,更快发展成危重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泓曾说:“每天都有人问我这种药是否有效。其实最有效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排除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的能力。)从外界入侵,处理自身细胞的老化、损伤、死亡和退化,识别和处理体内的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人体免疫力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情绪、睡眠、饮食、运动等。也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免疫力不是短时间能提高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每个人生活习惯的反映。如果说在生死面前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那么在病毒面前,免疫力就跟自己的盔甲没什么区别。如何才能爱惜这身盔甲,加固个体健康的这道防火墙?永远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放松。
2020年2月28日,经过20多天的治疗终于康复的“刘清哥哥”从收容医院出舱,转移到隔离点,3月13日回家。
这个因临终前阅读《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而在网上走红的年轻人,打破了国人对新冠肺炎患者的刻板印象。他没有愤怒、担忧或崩溃,而是泰然自若,用“读书”来打击毒品。
很多网友被他良好的心态所感染,表示“看到他安静地读书,让他感觉更平和”,也有网友认为“他读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另一种生活”。
其实,不被打扰不乱的心态,能够做到刚正不阿,心平气和,就是一种坚不可摧的免疫力。
一方面,心理免疫力的强弱与时代不无关系。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满足,但同时巨大的外界压力和诱惑也在刺激着人们的欲望,制造着内心的冲突。
流行的“生活事件压力量表”显示,不仅离婚、分居、亲人去世等“坏事”会造成压力,婚姻、假期等“好事”也会造成压力。再加上就业、住房、养老等“高压锅”,人们必然会在精神上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身处时代和社会的洪流中,生活、学习、事业、情感等各种压力都无法回避,再无聊、再迷茫也没用。我们必须面对它,接受它。
另一方面,从容淡定的态度来自于接受和处理压力的能力。在压力下,人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所以人们往往会认为压力不仅是有害的,而且是可怕的,我们应该尽力消除它。然而,畅销书《自控力》的作者凯利麦克戈尼格尔(Kelly McGonigal)在一次TED演讲中说:“研究人员花了8年时间跟踪18.2万例死亡,发现美国人过早死亡的原因不是压力本身,而是压力有害的想法。”
她的研究表明,压力本身不是敌人,但如何对待它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如果把压力看成是身体在帮助人们准备迎接挑战,身体就会信任这种判断,相应的压力反应就会更健康。“所以我作为健康心理学家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我不再想帮助人们摆脱压力,而是想让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凯利麦克奈杰尔说。
这意味着,一个人在面对和接受压力后,可以调整自己对压力的态度,处理好压力,然后放下压力,接受外界,对自己提出要求,把压力作为一种帮助,这样就可以与压力和谐相处,提高情绪和心理免疫力。好好睡觉,保持血液清洁
紧急情况下,有人熬夜,不断刷新网页,不肯错过任何新闻。他们的睡眠防线似乎被新冠肺炎攻破了。
脆弱的睡眠不仅仅发生在疫情期间。事实上,当我们在体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先进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阳光及时的生活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从某种意义上说,睡眠不足是我们为现代生活付出的代价。
马修沃克在他的书《意识、睡眠与大脑》中写道,“100年前,美国不到2%的人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现在,几乎30%的美国成年人都是这样。”
中国人的睡眠也不容乐观。《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公众对睡眠重要性的评价高达9.5分(满分10分),但只有6.7的人对自己的睡眠感到满意。其中,年轻人的满意度低于老年人。
满意度低是因为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睡眠困扰,虽然这些困扰可能并不相同。
有些人苦于没有时间睡觉。快节奏的生活压缩了人们晚上90点才到家的——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让一夜好眠显得有些奢侈。
有些人喜欢玩,不想睡觉。看着他
们看来,睡觉是很重要,但睡前这段不属于工作、不属于家庭,只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为重要。在这个时间段里,公众号要读、抖音要看、游戏要打、影视剧要追、微博要刷……睡前时间总是“余额不足”,以至迟迟舍不得关机闭眼。
有的人发愁睡不着、睡不好。他们明明很困,但翻来覆去就是难以入睡,或者睡眠时间不够长,或者无法一觉睡到天亮,容易在夜间醒来,等等。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
睡不好,身体就会很受伤——整日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情绪不稳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