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最痛苦的记忆
时间:2022-06-12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席勒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胃口和爱推动世界前进。稍加观察,不难发现这两个主题一直伴随着文学的发展。由食欲引申而来的饥饿是中国文学中不可回避的主题,被作家们一次又一次地描述和刻画。本期我们从饥饿、节粮、食粮三个角度,摘抄一些关于饥饿的文字,让读者亲身体验书中人的生存环境,既残酷又顽强。
[饥饿阶段]
极度的饥饿让人们放弃了对理性的追求,活着成了唯一的理想。
花生油压榨后剩下的残渣被榨成紧实的大圆盘,是一道美味,只能走后门才能得到。普通人自己能得到的食物是榆树的新叶,榆树的树皮剥掉露出里面一层嫩皮,在石磨上推成糊状,吃了充饥。当年四川很多树都被毁了,就是这样被剥死的。野蘑菇早就被满山坡的孩子捡走了,提着竹篮,提着小筐。野蘑菇中毒的孩子太多了,医院都处理不了。
3354虹影《饥饿的女儿》
司马兰拿起一条肥虫,放进嘴里。他还不敢嚼。虫子在他嘴里蠕动,他感到浑身发痒。后来,他猛地瞪了一下眼睛,咬了一下。他一口吞下,睁开眼睛,说比蚂蚱壳好吃。所有的孩子都捡起虫子来吃。大一点的孩子在前面用锄头挖土,小一点的在后面捡茅根和虫子。蓝家姐妹先是觉得有点恶心,后来就开始用它吃饭了。
3354阎连科《日光流年》
[爱惜粮食]
身体需要食物来滋养,所以珍惜食物是珍惜生命的基础。饿过的人,对食物总是有很深的感情。
吴为贴在炭火旁的那一眼,几乎带着一种钦佩的感觉,看着叶莲子如何小心翼翼地翻动茶缸里的食物。与吃饱肚子有关的一切,无论对莲子还是对吴为,都是相当庄严而神圣的。
莲子虽然小心翼翼的离开,生怕一粒米掉在茶缸外,但总有几粒米,还是没良心的掉了出来。没有叶子,莲子弯下腰去捡几粒米。吴为曾用她的小拇指把它们从炉底和石缝里挖出来,又放回茶缸里。
3354张杰《无字》
[吃饭]
贪得无厌的饥饿导致对食物的强烈需求。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们很难想象在饮食上培养这样的虔诚和美味有多难。
拿到饭后,马上开始吃。我吃得很快,喉结萎缩,满脸筋。经常突然停下来,用整个食指小心翼翼地把嘴里或下巴上的米粒和汤、水、油、花往嘴里抹。如果米饭滴在衣服上,马上按下去,放进嘴里。一个没按住,米粒就从衣服上掉下来了,他马上停止动脚,转到上半身去找.吃完后,他吸了两口筷子,把饭盒灌满水,先吸了顶上的油花,然后带着安全到达对岸的神色抿了一口。有一次下棋,他用左手轻轻敲了敲茶几。一粒米干也在轻轻舞动。他一察觉,赶紧把米粒往嘴里塞,脸颊立刻露出筋来。我知道这种干米粒很容易嵌在臼齿里,舌头卡在那里也赶不出来。果然,过了一会儿,他把手伸进嘴里挖。终于,咀嚼过后,满嘴的口水,“咕”的一声咽下去,喉结缓缓下移,眼里有泪。
3354阿城《棋王》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