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上大学 你去面对
时间:2022-06-11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我亲戚家的孩子考了457分。他们志愿的时候问我,是一年花一万块读三本,还是去上便宜一点的课程。我问,为什么不去读技校?亲戚们的声音立刻提高了八度。谁要是读了那种东西,要是说出去,谁就没面子了!
什么学校不是为了工作?是为了面子吗?带着这个问题,我问了几个有孩子的同事。原来这是一种普世价值。
就业的真相在你报志愿的时候是看不见的。毕业那年,我拿着薄薄的简历去招聘会,看着满是脚印的球鞋,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卖火柴的女孩。
几年过去了,当地的人才招聘会上已经挤满了外地大学的毕业生。由于担心发生踩踏事件,活动已经从市中心转移到一个宽阔的开发区,这里仍然人山人海。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来说,学历的不断提高,是毕业生实践能力不断降低造成的。
每年夏天,都有大量的实习生来到单位。孩子的来来往往大多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只有一个最优秀的年轻人,被他的同事称为雷蕾,不会使用Word的字数统计功能。面对同事要求删除到1500字以内,他问要不要逐字统计。这样的毕业生,就算去复印店,也会让老板抓狂。
巧合的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有机会和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聊天。原来他们的毕业生还在初三的时候就被企业预定了,有时候甚至有好几家企业竞标生源。
比如一些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的行业,毕业生离校就能拿到3000元以上的月薪。无论是三本还是一些二本毕业生,很多都徘徊在起步价1500元的边缘。
职业院校的老师打了个比方。你看到了锤子,越来越多的机器被发明出来。但是,无论是机器的发明,还是用机器制造的锤子,都需要技术人员的操控,而这正是他们学校培养的那种学生。
更现实的是,有些大学的学生到了学校才知道,大部分专业所学的东西,毕业后并不能付诸实践。
大学毕业后,同学对工作不满意,愤然读研。研究生工作了一段时间,还是不满足,又去读博了。30岁终于毕业了,发现企业还是不要。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们班并不是所有人都上了大学。现在毕业好几年了,各有各的生活。一个失败的同学学了两年汽修。毕业后,他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做技工起家,现在已经成为汽车修理厂的经理。当我问他月薪多少时,他害羞地挥了挥五指。当然,这不是奖励。
小区理发店对面,店长才23岁,技术熟练。他需要排队理发。连锁理发店老板为了留住小伙子,开出了店铺营业额5%的条件。任何技术工种都是一种劳动。努力和收入是对等的。工作一定要分高低吗?
比起分数低的毕业生,选择一门能支撑自己学习的专业技能有什么不好?
父母对大学还念念不忘。更残忍的是,他们把成年子女放在更宽松的幼儿园。他们在意的不是孩子在这里学到了什么,而是这个名字带来的小光环。要打破这一切,只有四年后,文凭一样空的学生需要尽快融入社会,学会生存。这个时候,不管是骡子还是马出来散步,都压在一个年轻人身上。这种残忍有多种原因。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