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开车将成为穷人的标志


    时间:2022-06-11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在英国流行的时候,如果将来富人多瘦,穷人多胖,大家都会觉得很荒诞。胖脑袋大腹便便是当时富人的典型形象。如今,肥胖症正在席卷发达国家,而在这些国家中,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可见未来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那么,在今天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以后的司机大部分都是穷人,富人却很少开车,会不会像贫富贵贱一样应验呢?

    开车将成穷人标志

    003010不久前,有一个报告说,目前地球上有超过十亿辆汽车。仅2011年一年,就新增汽车6000万辆。据估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保有量可能会翻一番。在发达国家,除了步行之外,70%的旅行都是开车。欧盟的汽车制造和服务行业雇佣了1200万人,占就业人口的6%。在美国,有800万人以这个行业为生,占私企工作岗位的4.5%。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

    然而,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达到顶峰,甚至可能下降。一般来说,在发达国家,汽车行驶里程在2004年达到峰值,在2007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60多岁的英国人有79%有驾照。60-64岁的美国人90%以上开车。这比任何年龄组的比例都高。这一代是对汽车最痴迷的一代。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和美国梦,汽车很难与他们的生活分开。然而,他们恰恰是即将离去的一代。

    新一代是非常不同的。这一代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较晚。晚拿到驾照的人一般都少开车。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那些在将近30岁时获得驾照的人比那些年轻10岁开始驾驶的人少开30%的车。在德国,拥有汽车的年轻家庭数量从1998年的20%增加到2008年的28%,但开车的人却越来越少。大家都买了车,但是越来越多的时间留在那里,只是偶尔用用。从2001年到2009年,年收入超过7万美元的美国18-34岁年龄组的公共交通使用量增加了10%。当然,互联网的普及也让很多驾车出行变得没有必要。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额是在网上进行的,美国已经达到零售额的二十分之一。有研究表明,美国18-34岁年龄段中,互联网取代汽车的比例高于其他任何年龄段。也许同样重要的是,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将汽车作为日常工具,而不是“美国梦”的象征或他们必须追求的时尚。

    另一个趋势是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的新富中高收入人群是汽车的主要消费者。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最依赖汽车,而城市更依赖公共交通、自行车或步行。

    需要注意的是,21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20世纪有很大不同。汽车在20世纪的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战后的美国代表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模式。城市的发展围绕着汽车,城市化成为郊区化的延伸发展:中高产向郊区转移;城市空心化:贫困、高犯罪率、破旧的学区形成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为汽车服务的高速公路成为基础设施的支柱,使白领工人每天往返于郊区“沉睡的城市”和市中心办公室之间,最终导致道路超载和严重拥堵。这大大降低了郊区的生活质量。

    面对这些挑战,欧洲城市首先启动了去机动化进程。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大力拓展自行车道,强化公交系统,同时减少停车位,提高停车费。伦敦、斯德哥尔摩、米兰等城市以不同形式征收拥堵费。美国也在讨论类似的计划。美国房市崩盘后的复苏,明显表现出郊区化的衰落和城市的复兴:市中心和郊区的房价迅速反弹。比如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波士顿的房租已经是历史最高,纽约市中心,尤其是曼哈顿的房价更是一路飙升。相比之下,就是所谓的“死在远郊”。

    一些观察家指出,富人开始返回城市。他们厌倦了开车,想住在工作地点附近。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上升,那么城市的高房价可能会排挤穷人,富人少开车,穷人不开车活不下去的现象不再是天方夜谭。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