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当心 抱怨者会升级为暴力者


    时间:2022-06-11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一位中医专家发现,人的身心(包括性格和情绪)与健康密切相关。怨、恨、烦、怒、烦这五种情绪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一个平时做了很多好事的人,因为容易生气,容易发怒,最后可能会得一场大病。但这种病不是单纯药物就能治疗的,往往需要通过重新思考人格来理解。

    当心,抱怨狂升级为暴力狂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在评价求职者时,有一个问题是必须要问的:你如何评价你的前雇主?他当然不会直接问,而是很艺术很含蓄地把话题转移到这个问题上。比如,他会问:“你为什么离开那家公司?你读书的时候和同学的关系怎么样?你这么有才华,别人怎么看你?”马上就有人上当了。有些求职者会下意识地说别人怎么对自己不好,自己的才华怎么没有得到满足。如果这个人怨气很大,人力资源总监对他的评价就会大打折扣。

    抱怨就像口臭。你自己没感觉到,但会让别人觉得不舒服。在一个公司里,对一些人和事的抱怨一旦形成,就会逐渐成为整个公司的文化。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也叫责任病毒。

    抱怨的潜台词是,问题是别人的,结果是你自己的,或者是你做错了、做坏了与你无关。如果大家都用这个逻辑说话做事,就会形成叠加。当大家都在这个频率上的时候,就会让这个频率变得非常大。

    清末民初,有一位职业律师,名叫王凤仪。他的主要工作是不断发现和发现每个家庭中的问题,然后帮助每个人进行整理。例如,一位老太太说老人对她不好,经常打她,然后向王凤仪抱怨她的生活很悲惨。没想到,好心的王凤仪不但不同情她,反而说:“拿面镜子照照吧。你苦着脸永远不会笑,所有人都会告诉你你有多惨。就算你没跟这个老头结婚,另一个老头也很可能打你。”老太太立刻明白了,原来问题不仅仅出在别人身上。

    当你听到别人抱怨你的时候,其实你可能是在抱怨别人。这就像一个游戏。每个参与者都遵循规则——,我对你是错的,所以当你不遗余力地证明对方是错的时候,对方会立刻对你适用这个游戏规则。

    电视剧《一地鸡毛》里有这么一集,小林和李菁上班前买了一块豆腐。李静让小林把豆腐放在冰箱里,小林却忘了这件事。下班回家发现豆腐坏了,于是两人开始互相推卸责任,争论到底是谁的错。先是砸东西,然后吵着要离婚,还说“离开!”就在这时,突然来了一个电话,是个好消息。小林的情绪突然变了。挂了电话后,他问:“刚才我们为什么要离婚?”两个人都想不起来,于是另一边的女儿说:“为了一块豆腐。”

    抱怨是一个引爆点,人们争论的事情往往很小,但争执的行为和过程超出了争执本身,最后越闹越大。

    别人想和自己一样,不一样就会有冲突,其实就是暴力。这种心理暴力更容易发生在亲密关系中。有些人更关心自然环境的污染,而不是他们内心环境的污染,尤其是那些没有注意到亲密关系中的伤害的人。反而对离自己生活很远的事情非常关心,表现出了自己的火热的爱。对于这种人,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有时候远在天边的爱,就是近在咫尺的恨。”他们可以向陌生人示爱,但暴力体现在亲密关系中。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