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人为什么一定要睡觉?他们学了一个世纪!


    时间:2021-05-2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人为什么必须睡觉?他们研究了一个世纪!

    一位专栏作家建议特朗普在《纽约时报》多睡一会儿,不要半夜发微博。他认为,美国和世界正在遭受的一部分混乱和伤害可以归因于特朗普睡得太少。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的人在逻辑、注意力和记忆力上都有问题,但总统经常吹嘘的一件事是,他睡得少,以证明他是健康的。

    按下川普的手表,睡眠真的值得关注。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最被误解的人类行为。至于睡眠研究,目前的进展不能说是小,但是缺乏科学的论证。有些人可能会提到弗洛伊德或荣格,但说实话,这些睡眠研究的先驱,今天的影响更多地保留在文学作品中。

    睡眠是一个“温柔的暴君”。就像荷马史诗一样,神和人都要向它低头。从那以后,人们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但几乎没有突破。20世纪上半叶唯一值得称赞的成就来自“睡眠研究之父”纳撒尼尔克莱特曼。他和他的学生尤金阿塞林斯基发现了睡眠中最有趣的部分:“快速动眼期期”(快速动眼期,雷姆)然而,直到20世纪下半叶,睡眠才真正成为一个需要随着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而解决的科学问题。

    动物为什么会睡觉?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推测,如睡眠毒素理论、大脑短路理论、神经疲劳理论、反射抑制理论等等,都有合理的成分,但都难以证明。这一点不比一战后期盛行的“嗜睡症”更难理解,这种几乎与西班牙大流行同时被滥用的传染性脑炎,致死率高达40%,导致数百万人死亡,数百人瘫痪,但却消失得无影无踪:1917年神秘爆发,1926年神秘消失。

    艰难的困境贯穿了整个20世纪。1978年,芝加哥大学高级睡眠研究员艾伦雷奇查芬承认睡眠问题没有最终答案。另一位杰出的神经学家j艾伦霍布森(j . Allan Hobson)10多年前开玩笑说,目前的研究得出的众多结论中,只有一个是可靠的,那就是睡眠可以消除睡意。

    难怪霍布森说了丧气话。当我读《梦的思维》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和他一起工作的神经科学家转向了其他领域并取得了成功,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埃里克坎德尔(eric kandel)和大卫胡贝尔(David Hubel)。坚持不懈的霍布森在实验室熬夜记录一只猫的电脉冲。“我们疯了,实验处于被附身的边缘,但我们走在真理的边缘,虽然除了我们没人这么看。”霍布森后来回忆道。

    如果说睡眠和意识一样,还是充满了很多谜团,那情况就在其特殊的部分有所不同,那就是REM睡眠和做梦的关系。科学家们注意到,当快速眼动开始时,是做梦频繁的时候。当时大脑内部的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简单来说,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快速眼动阶段的脑电波变得和清醒时一样;另一方面,原本保持清醒的两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在大脑中几乎消失,被另一种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所取代。在乙酰胆碱的影响下,大脑兴奋,但身体的运动神经传导受阻,一个人的梦就展开了。

    基于这些研究,霍布森等人在1977年提出了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理论,称为“激活-合成假说”,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解释了做梦的机制。根据这个理论,梦是脑干和前脑合作的产物。在这个机制中,被神经递质激活的前脑,就像作家一样,把脑干随机产生的电信号作为材料,整合成具有一定叙事结构的梦境。

    毫无疑问,霍布森的理论拓展了神经科学的视野。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理论阻碍了研究基金的投资。原因很简单。既然梦并不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有意义,或者可以揭示一个人的真实意图,而是以碎片化、无意义的方式随机组合,那么对于那些想要洞察人心、控制意识或者从中获利的人和机构来说,难道不是失望吗?

    好在事情还是没有定论。其实从逻辑上讲,脑干(脑干的一小块区域叫脑桥)提供的材料虽然没有意义,但不能说明作家前脑的工作没有意义。威廉多姆霍夫的研究可以证明这一点。他分析了成千上万份来自不同文化或地区的梦境报告,结果表明,无论人们生活在哪里,人们的梦的内容都是共同的,而不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创造梦境的大脑不是乱写乱画的,而是建立在一些隐藏但不明显的共同前提之上的。

    多姆霍夫的研究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结论。比如女性梦里男女角色比例相等,男性梦里出现的角色70%以上是男性;无论男女,厄运总是多于好运,攻击性多于友善,负面情绪多于正面。

    与弗洛伊德的普遍印象完全不同,与性有关的梦相当罕见,包括

    研究说不到10%,最近的结论是,性梦只占成年男性梦境的2%,女性更少,只有0.5%。   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梦境的暴力程度。美国人的梦具有很高的暴力倾向,男性比例50%,女性34%。相比之下,瑞士和荷兰的男人分别只有29%与32%。最暴力的梦境来自澳大利亚的土著,他们92%的梦都与之相关。   因此多姆霍夫对梦的看法不像霍布森那么极端。他认为,从演化论的角度看,梦不可能是睡眠毫无意义的副产品,而是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生理机制,是大脑功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情感、学习、记忆乃至生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正如《夜间思维》的作者安德烈·洛克(Andrea Rock)指出的那样,自霍布森以来,对梦的研究缺乏长足的进步,不少科学家也认同这一看法。多姆霍夫就认为,睡梦研究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研究无非是检验现成的理论,以扩展其理解。这一领域的科学家大多转向睡眠障碍的研究,因为那里有更多的资金,更多的支持。譬如美国政府在2001年就拨出上亿美元,让科学家研究士兵不睡觉的极限值。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表述过他们的研究目的:“排除睡眠的需求,同时保持个体认知和身体的高度机能,将给战争和军事雇佣带来重大改变。”相反,我去多姆霍夫创办的梦境银行(www.dreambank.net)网站上看了看,那里门庭冷落。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