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叛逆的女儿
时间:2021-05-17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女儿上了高中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越来越“与众不同”。高一的一个周末,她叫我和同学去理发,我答应了。我过去常陪她去理发店。她的脸很小。她过去不留刘海。她把所有的头发都绑在背后。她的整个脸和前额都露出来了。令人耳目一新。很喜欢。这次,女儿留了一个又厚又长的刘海,遮住了半张小脸,把眼睛埋在头发里。我生气地问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剪头发?”她说:“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发型。”我说:“一种发型不适合所有人。”她说:“我喜欢这个。”最让我恼火的是她说我以后不用管她的发型了。她自己做决定,然后砰的一声关上门进了自己的房子。
女儿把自己锁起来,我进厨房做饭,心里却一直想着她的头发。她说得对。我在学校见过。她的许多同学都有她的发型。为什么小孩子都是一个发型?仔细考虑,很明显这个年龄的孩子的特点是从众,追求同龄人的认可,女儿的表现很正常。等我明白了问题,心里就释然了。
再看女儿的头发,感觉没有以前那么难看了,又有了另外一种味道。人好奇怪。当你用欣赏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同样的事情时,结果往往是截然相反的。
女儿上了高中之后,另一个不听话的表现就是和父亲小吵了两天,大吵了三天,很多事情都和父亲意见不合。有时候两个人会为了某个问题吵架,女儿受了委屈甚至会哭。
当初关于父女之间的“战争”,我也劝女儿尊重父亲,不要那样和他说话,也劝老公给女儿让路,毕竟女儿还是个孩子。没多久我就发现,这个论证对我女儿是有好处的。她之所以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说明她有思想,而不是跟随别人。每次争吵后,她都会思考爸爸为什么这么说。慢慢地,她学会了用两种方式看待问题,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我和老公沟通了我的发现,他很开心。我们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就是他以后可以继续不同意女儿的意见,但是他的态度和说话的语气要放松,让女儿在不伤害自尊的情况下成长。
于是家里的争吵变成了讨论。遇到一个事件,我们会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一起讨论。这个过程不仅让家庭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也让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长。
我不同意父母为了迎合孩子,一切都要看孩子的意思,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勉强能同意;我也不赞成家长要求孩子听自己的话,不允许自己的意见。
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第一种方法会让孩子自尊,觉得自己认为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这样的孩子在父母身边,因为父母的保护,一切都可以顺利进行。一旦离开父母进入社会,遇到不同意见,要么暴跳如雷,与人发生冲突;或者感到沮丧和不知所措。第二种做法会导致孩子没有主见。当他们离开父母进入社会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更不用说创造性思维了。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