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世界越来越轻


    时间:2021-05-04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世界在变轻

    “轻”的趋势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技术、经济、生活、文化、伦理等等。通过各个方面展现世界的轻盈。

    轻物质欲望

    泡沫破灭的时候,日本进入了一个低欲望的社会(大前研一)。对经济的失望和无望使人的物质欲望下降,价格再低也刺激不了消费。人们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物质”。——冲动消费和过度消费商品都不是真正的物质。

    美国作家朱迪李凡做了一年的人生实验,除了必需品什么也没买。《不持有的生活》年,日本作家金田由纪子主张,人要有适度、恰到好处的物品。而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则采取了这种不抱极端的态度:剩余物品全部丢弃,一张床也不剩。非占有者认为你拥有的越多,你的生活就会越复杂,“留白”会让你的生活更轻松。物质包围的世界就像泡沫一样容易破裂。

    轻度成功

    成功学已经不流行了,但是年轻人习惯用“丧”来消解宏大的理想和生活压力。《葛优烈》是一个民族姿态,彩虹合唱团备受追捧。《马南波杰克》的金句就像精神食粮。“缺乏上进心”的背后是自卫和自我安慰。

    年轻人在选择工作时更注重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由于媒体的普及,自由职业者获得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目前,南京等地已将自由职业者纳入公积金缴存政策范围。

    光线漂移

    “轻”的力量不仅表现在道德伦理上,还表现在空间的流动性和灵活性上。

    在当地社会,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现在的人不再固守农村,农民工四处流浪。各种交通和网络让地球越来越小,城市化的差异让漂流变得普遍。北漂这个话题已经成了老生常谈,全球漂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老家在成都,我在美国上学,我在北京工作,我家在香港……或者说我的工作是全球酒店的卧铺。正如Gilles Lipowitz在《轻文明》中所说,一种游牧的、多变的个人主义成为了超现代性的主流。

    轻型经济

    在这个时代,“小人国工程”诞生了,创新达到了纳米水平。人们正在创造重量更轻、体积更小、材料消耗更少的产品,“非物质化”趋势席卷全球。想法、虚拟数字、符号也可以成为商品,比如游戏《王者荣耀》中的货币。互联网公司和新兴金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两年已经出现了无现金社会:支付宝攻击各大城市的菜市场和超市,中老年人开始融入无现金社会。金融作家吴晓波表示,随着房地产热潮的消退,近年来财富的增长点更加集中在新产业、新消费、互联网和新金融领域,经济已经回归“光明”。

    光文化

    后现代生活不能承受之轻是无聊和空虚。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大众媒体主导的“光文化”中。享乐主义和娱乐至上的观念渗透到各种媒体领域:从商品广告、电视节目、娱乐活动到社会新闻,都是流量至上,追求趣味性和娱乐性,而沉重的话题被淡化。

    把失去的自我价值投入到娱乐或消费中,最终会是空虚的。不过有个新趋势——。人们更愿意以“轻”的形式重新解读重问题。

    肤浅的社会交往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中国是熟人社会,是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这种熟人关系是各种频繁接触产生的亲密感。在故土,人与人的友谊是由土地绑在一起的,土地重如大地。

    随着人们流动性的增加,社会空间越来越大。人们住在独栋公寓楼里,脱离了长期的邻里生活。现代科技运营让陌生人进入社交圈,友情变得越来越淡。有人评论微信新功能:“为什么朋友圈3天可见?因为我和你只有三天的友谊。”但在中国语境下,“熟人”还是有很大魔力的——圈子和人脉,还是一个社交关键词。

    轻求知识

    电子设备越来越轻,伴随着单词的“重量”和阅读习惯。相比长阅读,浅阅读更符合互联网的特点。

    求知的过程变得轻松。人家不用一头扎进沉重的学术著作里,打开知乎问答,百度知道,动几个指头就能得到答案。各行各业的人卖干货,集中知识,“10天学会xx”,“这10点让你明白xx”。不过这样获得的知识也是轻的。——只能看到高度概括的答案,看不到冰山下的画面。

    轻婚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在文艺团体中引起的

    轰动,它给习惯于宏大叙事的中国读者带来了“轻”理念,并引发“下半身写作”风潮。到如今,人们早已不忌讳谈论性事,而两性关系,也早已不以结婚为目的。     家庭的结构出现了松动,重要标志是夫妻关系由“忠诚”转为“尊重”(曹东勃语)。人们更注重个体存在而非集体目标,分分合合更为多见。民政部的公报显示,2016年依法离婚的夫妻共有384.1万对,离婚率为2.8‰;而2002年这个数字为0.9‰。丁克一族和不婚主义者也悄然兴盛。     社会学家李银河在综艺节目中表示,婚姻终将消亡,随着人类寿命延长、男女平等、性目的改变等原因,高成本的婚姻不再是人生必选项。   轻身体   现代人把脂肪当作负担、毒瘤,以及懒惰的象征,认为有自制力的人都应该轻盈。进入身体的食物,更要轻:蔬菜要有机,调味料要无添加,主食是不必要的,一碟沙拉足以满足生存需求。“轻断食”不再是印度僧侣和瑜伽行者的专利,作为一种颇受推崇的瘦身疗法,它不仅能让身体轻盈,更能让人“获得心灵的自由”。传统健身房中塑造肌肉的重型器械,逐步将抢眼位置让与“轻”型有氧运动,如跑步机、瑜伽场等。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