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鄙视链
时间:2021-05-04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旅行者普遍看不起旅行。
旅游,也就是四天三夜,豪华酒店,专职陪护,来回直航.旅行有点像上班,即使出去玩,也和上班一样日程紧张。而且,连“自由”都安排好了。如果你想有一些额外的自由,你从领导到组员都很紧张,怕耽误大家的时间。
几年前,我陪父母去“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旅游。我在新加坡的时候,一个女生说想请一天假去看看定居在那里的外婆。结果当地政府陪同的一哥们粗暴地告诉我:“这不符合规定。离开团,一天要赔1000块。”女孩一听,只能失去理智。团费才4999元,就像花钱去坐牢一次。
很多年前王小波写道,在欧洲遇到国内旅游团,走在欧洲古镇上,穿着一模一样的西装,黑鞋白袜,感觉特别不和谐。差不多二三十年了,很多人还是在批判同一个东西。啊,那些选择自由出去的人,真的很想转身离开,假装不认识。其实我很感激这些除了花钱拍照什么都不做的同胞。如果不是因为他们,主要发达国家的签证也不会那么容易签发。
前两天路过纽约的帝国大厦,一个说粤语的导游正在和一群老人费劲地讲解着什么。对面一群老人看着像小学生春游,当时有点感动。在童年和老年时,我们似乎不像成年时那样讨厌同类。
至于旅游鄙视链,我觉得最难做的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群体游客。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他去印度旅游了。旅游中有个土豪,什么都不懂,不会说英语。他还带了一个秘书。有一次,作者帮他解决一些问题,土豪马上表示感谢。果然,两天之内他给了作者一个名牌小卡包。土豪送来之后说:“真正对别人好,就是把最好的东西带给别人。你看我给老婆买这些名牌,每次都买。”
结果一个文艺风格的女生很容易就被收买了,立马就下结论:“真情实感就是把最好的东西给别人。”
最让我不解的是,她和一个团花钱去了一趟印度。印度是传说中的神圣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肮脏,她一点印象都没有。剩下的都被土豪收买了。就像去上海南京路一样,她继续梦想着一个真正爱她的男人给她最好最贵的包。
况且旅行还是我鄙视你你鄙视我的一场战斗。
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一对中产夫妇专程去了法国的米其林餐厅,当然很不错,很有品味。为了增添一些中国特色,他们会在每顿饭的间隔时间去附近的小景点时,拿出一袋瓜子慢慢吃。
丰子恺写过一篇文章《吃瓜子》,说他坐船去日本,开了一罐瓜子,请船舱里的日本人吃,结果发现日本人根本吃不下。丰子恺吃了,给了类似的感觉。瓜子是消磨时间的好武器。我不知道中国人还有多少时间。在吃瓜子的过程中浪费了。
当时俗不可耐的东西,100年后可能会变得优雅。总之,夫妻俩在法国各个景点吃瓜子的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概说了某个地方的桥之后,他们就可以在那里笑着聊吃瓜子了。
朋友圈旅游越来越高级,很多人开始看不起每天像团游一样紧凑的行程,虽然和导游、旅游团是分开的。我也看不起一出国就买的大件和特价品,也看不起一到旅游景点就合影。
你刚登上游轮,发现有人登上私人游艇;你刚去过发达国家,发现他们已经在那里设立了房地产。无论你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会有人假装不懂:去那里有什么?
说到旅行,一大群人无处安置是一种优越感。
而当我们真正踏上征途的时候,我保证那些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人会立刻开始燃烧。
有人出门就爱说,我是中国胃,一定要吃点热的。这个没问题,但是这种人如果看到有人吃沙拉三明治,玩得很开心,就会说:“哎,出国才几天,就冒充外国人了。”
当她看到别人买包的时候,她当然没有错过机会:“你为什么在这里买这种包?你得在意大利买!”
总之,有人处处踩你,只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旅行鄙视链中的最高级。
出来见见世面是好事,但你继续选择活在自己的狭隘里,何必花那么多钱?至于旅行,我一直认为任何一种旅行都是可以的,就像拜伦去东方一样,是“看人类,而不仅仅是在书上读到关于人类的东西”。
为什么老是盯着朋友圈里的张李三四,而不看那些人类?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