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这也是一种坚韧和伟大


    时间:2021-04-19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这也是一种坚韧和伟大

    周作人在一篇文章里说,他看了大清笔记《双节堂庸训》里的一个记载:“我妈沉默着,笑道.她一整天都不编别的话。”我不禁黯然神伤,因为他奶奶只是“吃苦守礼”“一生未见笑容”。周作人的话也让我产生了共鸣:在我的记忆里,我妈坐在那张破旧的藤椅上,“整天编织”,看不到一丝笑容。

    我妈不是周作人奶奶那种封建家庭的老古董。祖父向兰生是杭州著名的改革派。除了创办新学校,办白话报纸,他还专门请老师教大女儿从小学英语。母亲至少是个半新半老的女人,应该和周作人的奶奶有着不一样的命运。而且,我知道,妈妈的天性不是这样,她喜欢活泼。

    但是,从懂事的时候起,我妈就给我留下了唯一的印象,真的是这样的:“一天到晚没别的话”,也没有笑容。

    这是在1949年——年以后,历史翻开新的一页,父亲一个人去了海峡对岸,把母亲和三个年幼的孩子留在南京五一路22号的大空楼里。

    一夜之间,我妈从一个受人尊敬的女士变成了反动官僚的家属,变成了一个大家都以怀疑甚至敌视的眼光看待的“贱民”。

    母亲以惊人的决心和毅力很快适应了这种变化。她主动上交了和她在一起的父亲的“反动证”,以及一切能让人想起父亲的东西(但她还是留下了一张和父亲结婚的照片,一直保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长长地叹了口气,环顾四周,选择了那把破旧的藤椅,坐在上面,开始编织和缝制衣服,再也没有动过。

    从那以后,她不再和任何人谈论她父亲,也不再谈论和她父亲有关的家庭和个人历史。虽然她心里还是时不时的煎熬,但那是她对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父亲和两个儿子的思念。一开始,每到过年,她都会多放几根筷子,用这种无言的动作表达自己无言的想法。后来外界压力越来越大,这个仪式取消了,于是思念就变得无影无踪。本来她可以用某种倾诉来减轻自己内心的负担,但是她守口如瓶:既然人们已经宣称这是一部邪恶的历史,那么她的嘴就是关闭邪恶的大门,它会持续几十年,直到死亡才会打开。

    她小心而固执地切断了与海峡对岸的一切联系。20世纪60年代,美国三哥发消息帮助家里,显然是父亲的意思,但母亲断然拒绝。70年代中美建交后,三哥让母亲在磁带上留了几句话,母亲还是拒绝了。

    但是她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很谦卑的态度。不管是谁要求的,包括邻居家孩子的所有要求,她都满足了。她响应了政府和居委会的所有号召,从给灾民捐衣服,到大跃进时献铜献铁。后来居委会要求借我们车库开班,家里不赞成,母亲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还去参加,和小区的老幼一起学唱革命歌曲。后来居委会提出周边居民住房紧缺,希望我们放弃楼下所有的客厅和餐厅,我妈还是满口答应。住户搬进来后,每个月都要算水电费,母亲总是自己多付钱。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有争执,她都会让步。我也多次指责我妈太细心,我也没必要。我妈总是默默地看着我,不找任何借口。

    几十年风风雨雨,终于平安过去了。当这场史无前例的风暴震撼地球时,全家人认定这是注定的,生活在不断的恐惧中。母亲仍然坐在藤椅上,编织着,没有休息,仿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她似乎比我们更平静。最后一切都没有发生,我们其实也躲过了财产归属的灾难。在那个席卷的时代,真的是奇迹。后来有人悄悄告诉我们,是居委会老工人师傅说服了红卫兵,保护了“老太太”(这是邻居给妈妈起的外号)。

    但是我妈身体越来越虚弱,终于受不了了,卧病在床。我清楚地记得,在那个寒冷的冬夜,母亲抱着被子坐着,咳嗽着,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地对从千里之外回来探望的儿子说:“这几十年.多年来.最后.不.麻烦.你。”说完凄然、平静地笑了笑,然后沉默了.我的灵魂受到了猛烈的打击。啊,我妈沉默了几十年,吃苦耐劳,遵纪守法,都是出于对孩子刻骨铭心的爱!我盯着母亲那张因为习惯了无言而显得麻木的石像脸,突然意识到:在这场伟大的历史风暴中,是母亲用单薄的肩膀独自承担一切,默默保护着每一个孩子。多么伟大的母爱!我无言以对,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

    我愿意永远在这张“圣母像”面前俯首称臣,想起母亲坐在藤椅上,一天到晚织毛衣,一言不发,笑容满面。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