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
时间:2021-01-06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大人和妈妈的直接矛盾集中在我个人的问题上。我喜欢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但不喜欢热闹。我喜欢呆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躺在榻榻米上看《解忧杂货店》,准备一个红色的笔记本记录自己的心情和灵感,桌上放一盆肉,窗边的架子上放小鸟宝宝,吃饭的时候出去吃,晚上出去看依然亮着红绿灯的街道。在热闹的环境中,我感到压抑,不想融入群体。我经常独自坐在角落里听别人谈论侃侃,或者
我妈反对。她希望我能经常约朋友出去玩。她不想看到我一个人在我的房间里。她希望我能适应社会生活。我说我不喜欢社交,我喜欢一个人,我觉得我没有错。她说我想改变,会让人觉得我没教养。我觉得不可思议,我就是不喜欢社交,不喜欢没有真情实感的社会的假话。我喜欢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有家教?我不会强迫自己改变。
后来才发现,这个世界不允许我们特别。他们只是希望我们像他们希望的那样成长。他们想让我们成为社会专家,成为一流的学霸,不符合他们,就会被忽视,甚至被嘲笑。这个时代的孩子被学校训练成没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他们只知道循规蹈矩,只想挣钱。每当我们找到一个性格特别的人,我们想到的都是远离他,孤立他。但是为什么不能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呢?我们一定要变得“正常”吗?我们常说人人平等,其实根本不存在。只有满足一定的社会条件才能实现。孩子应该学会尊重。世界有没有尊重过孩子?其实这是一个充满偏见的世界。
入围奥斯卡的短反思片《Pour 585》告诉我们,在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里,每个酒杯都有一个重要的使命,但一个胆小的酒杯却试图逃避这个重要的“成人仪式”,但人格是需要一定代价的。《Pour585》是一个警示故事,用酒精和酒杯来比喻灌输思想的过程。它就像真实世界的倒影。批判人类总是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下一代,要求他们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这是我们小时候最讨厌的。
我们成年了,为人父母了,就会用我们的理解去培养下一代,这对于我们来说是经验,对于下一代来说是约束,对于上一个时代的束缚和约束。年轻的时候,我们理解并深刻理解被父母束缚的痛苦,也知道因为我们的立场不同,文化不同,对价值观的理解往往会有偏差,但我们成年后却忘了,睁开眼睛看世界比灌输思想更有意义。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在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时代,人面对很多事情都无法激发大脑。如果把人的思维捆绑起来,世界能有多美好?下一代出生的时候,世界在不断变化,他们认识的世界和我们的不一样。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约束他们,要求他们跟上时代的快节奏。我希望最后,我们不会变成我们讨厌的样子。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