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生为
时间:2021-01-03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道德经》里有句话:“只有不谋生的人才擅长你的生活。”意思是说,只有不太过丰富地养活自己的人,才比过度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更优秀。原文中的意思是因为统治者纳税过多,实行暴政,贪图奢华,人民就会挨饿,难以治理,鄙视死亡,最终纷纷铤而走险,造反,统治者将面临垮台和死亡的命运。这些都是因为统治者过于重视自己的生命,完全无视人民的生死。
这种情况在现在以人为本的中国政治环境下自然不会出现。但是这句话指向的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统治者,现在的中国已经基本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姓衣食无忧。然而这个社会已经物欲横流,太多的诱惑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在大城市流浪,一边走,只有自己的心在跳动,麻木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渐渐失去自我。
传说中的美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充满了诱惑:握有权力,暴利,安逸享受,名利双收。一个人在物质享受上要求太高,每天总是羞于或者担心吃穿不好。他所有的思想都放在物质享受上,却忘记了精神世界,严重影响了精神境界的提升。很多年轻人贪图乐趣和享受,沉迷于游戏世界。他们白的时候往往很难过!长大后发现自己除了野心勃勃什么都不是,但为了娱乐已经毁了自己的未来。
有些人为了自己宣扬的理想在外面奋斗,看似有点成绩,其实都是通过不公平的手段获得财富。他们经不起名利的诱惑,不得不在混乱的红尘中毁掉自己的未来。
经常懂得拒绝物质诱惑的人,懂得享受生活,更快乐。陶渊明辞官居村,有“采菊悠然见南山”的闲情;周敦颐拒绝了官场的名利场,他高贵干净,干净不妖;王冕淡泊名利,只留下“不赞色,只留空气满干坤”的故事;孔子也喜欢吃粗糙的狼,喝凉水,弯曲手臂,枕着枕头休息。
一个有抱负的人应该学会如何拒绝眼前的物质享受。他不应该贪图不义之财,追求一时之乐,贪图一时之闲,自取灭亡。我们应该拒绝不公正的法律和愉快的享受,这样才能让生活更有意义,过得更好。只有不为自己而活的人才是你生活的好。
如果一个人一心只追求外在的东西,他所表达的都是单纯的肢体语言和自欺欺人的虚伪。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