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拒的两个“早安”
时间:2020-12-27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也许,人与人之间,在黑暗中,真的有一种东西叫做缘分,早已被缘分安排好了。虽然没有预测,但是要经历。
现在每天早上都有两句“早上好”的问候,对我来说是不可抗拒的,甚至成为我每天固定的、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
第一个“早安”是前年12月开始的。
那是我调到新单位后的第一次查房,发现这栋楼里有一个满是客户的房间。我的护士长告诉我,老人因为一次意外跌倒,住院快一个月了。他没有说什么时候从医院回来。那是11月中旬。
大概过了半个月,老人从医院回来了,由她的大儿子陪着。因为出院前已经制定了护理计划,安排了一对一的服务。老人进屋后,开始按计划享受一对一的照顾。
她儿子说,这太好了。在医院住了这么多天,他真的很累,他觉得受不了了。他终于可以慢下来了。于是,他把药和护理交给了我们的护士和重症监护室。为了方便以后交流,他加了我微信。
从此以后,他每天都会给我发“早上好”,我会礼貌的回复。其实那几天,我们天天见面。我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房,他每天到8333.6万多陪妈妈,所以每天见面。每天还是有很多“早安”。我感觉他好像有点多余。
日子就这样过着,他妈妈恢复的很快。有一天,我突然想起我有一段时间没见到他了。后来是他妈妈给他续约的时候了,尽管我们护士通知,他还是没有及时来。
一周后,他作为监护人来给她妈妈签合同,我发现他走路不利索,就赶紧安排他坐下。他说他会快点签合同,签了三个合同中的两个他都是汗。我说,先休息一下,慢慢来,他说,签完字我还是早点回去吧。
原来是他得了脑梗塞,及时发现抢救,但双腿无力,并不致命。他还告诉我,其实那些“早安”大部分都是从他的病床上发给我的。我明白,他在想他妈妈。只要我能正常回复,就说明他妈妈安全了。
后来我搬出店去了另一家分店做支持工作,我也在微信上跟他说了这件事。虽然每个月都会有几个班回去上班,但是都是上夜班,所以不可能见到他。
后来“早安”还是一如既往的多。我经常通过那里的同事了解他妈妈的情况,并及时通知他。
有一天突然发现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明天要开颅,生死未卜.于是,微信告诉他,你会好起来的,早点好起来,早点回来!其实我很清楚,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他们去医院,去手术台,就是去鬼门关。他们能否回来还不得而知。
之后一个星期没有收到他的“早安”,每天只有我的问候和祈祷,没有他的回复。但他妈妈不知道这一点,期待儿子每天来看望她。
第八天,他终于回复了!对我的祈祷和祝福说谢谢。他的手术进展顺利,正在恢复中。
当时他在手术台上生存的部分动力是对母亲的关心和与母亲关系密切的“早安”。
“早上好”继续,回复也继续。我希望没有人缺席。
“早上好”的第二个问候是从去年4月我调到这家店后开始的。
我第一次查房,一个老人自称“胡奶奶”。她说她是北京某大医院的护士长,在这里住了八年多。申请这份工作的护士长来了又去,但他们不能留在这里。我想知道我能在这里呆多久。她找我要微信,希望能和我交流。从那天开始,她每天都早早的给我发“早安”。她告诉我,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回复每一条信息。当然,出于礼貌,我会尽量回复。
通过对胡奶奶的了解,感觉她是一个乐观积极的老人,特别是志愿者,很愿意和她聊天。她有很多朋友,很受欢迎,人们经常去看她。
我查了她的档案,才知道她的监护人不是她的孩子,而是她的侄子,常年住在深圳。她独生女去世多年,外甥身体不好,一年四季很少来看她。
有一次,因为工作需要,她换了护理人员。她把我叫进她的房间,泪流满面,诉说着对女儿和侄子的思念,但最后还是表达了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不久后,她看到护理人员的进步,环境的改善,老人精神状态的改变,对我竖起大拇指说:“原来你是实干家,我很喜欢你!你是我们老人的福音。”“奶奶,过奖了。我只能说我尽力了,但不能保证完美。”我回答。
之后胡奶奶的《早安》每天都很多。我不敢,也不忍心不回复。我每天早上都安排这件事,上地铁后第一件事。如果不是太挤,我还是可以在微信上和她聊天。
今年过年,我决定和她在一起,就定了第一天下午回家的高铁票。她说,大年三十吃完饭,就等我们,和我们一起过团圆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早上好”永远不能被我忽视。事实上,它已经成为我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