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的春播
时间:2020-12-22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又是一个“雨节”,看到当地电视台春播的画面,让我从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场景回到那个时代。
“那个时代”是我在记忆中留下不必要的影像的七八十年代。
从小在农村长大,父亲农时的活动,春耕、夏管、秋收、冬藏,都是刻在记忆里不可磨灭的记忆。如今这几个季节的生产早已远离我这一代从农场出来的人,但生命诞生之地的早期生活记忆将永存。
七八十年代,我的家乡地处黄土高原边缘,仍处于落后自给自足的原始传统农业阶段,人畜共耕、小农经营的特点十分显著。
因为地处高原山区,“立春”节气已经过去,这里的土地还没有解冻,土地上还散落着冬天没有融化的鱼鳞雪。所以,当湟水流域的川水地区进入旺季的时候,家长们还在等待“雨”的到来。因为随着“雨”的临近,天气变暖的速度也加快了,耕地蠕动,积雪被水覆盖,种子才能播种。
当春播“雨”的到来被宣布时,父亲用铲子把我带到了田里。一是晚秋初冬人力车从牲畜圈拉出来的积肥均匀分散。我妈用锤子把土块砸碎,然后把冬天家里精心筛选挑选的小麦种子扔到地里。播种是一项技术活动,它决定了一片土地上作物的均匀性和薄度以及秋后的收成。当时父亲是庄子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很多家庭都找他播种。种子播下后,犁地就开始了。一对驴搭起格子,拉一对犁把种子埋在田土里,然后用木条做成的特色“磨”把地面磨平。这样一块地的播种就完成了。
农民有句话叫“绣女二八月起床”,今年二月是春播时间,是农民最忙的时候,农业要遵循“不违反农时”的原则,所以这段也是抓住机会的时候。然而,当时我们经营的小农种植了小麦、豌豆、油菜、马铃薯等。因为品种不同,种植时间也有时间差。所以这种忙也是我业余时间的忙。
如今,这个春天的农业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模式。四川水谷大部分是大棚蔬菜基地,春播的概念就没了。难得春播种地的人少,全机械化。然而在我的家乡山区,人们已经离开了,留下了以大型农场形式出现的春播,这些农场往往是专业合作、机械化和社会化的。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