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梁祝》久萦怀
时间:2020-12-21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江南人关于《梁祝》的故事妇孺皆知。每当听到这种悠扬委婉的旋律,我就为之着迷。
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祝》,在讴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男人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同时,也在鞭挞传统的守卫者。这个民间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经久不衰。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它本身感人的故事和爱情主题,还有它的各种表现手法和形式。与其他民间故事相比,《梁祝》在表达方式上更具独特性,并不是静止不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根据传说,1000多年前,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民间故事。每当农闲或酷暑,故事都是上一代传下一代,代代相传,文字记载甚少。所以它的传承是很不完整的。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说唱和剧本,流传于农村和市场。清末民初,从事地方戏曲的民间艺人将其移至曹太队,在农村简陋的舞台上流动。当时都是以折子剧的形式演出,很受民众欢迎,突出情节,简洁易懂。最早的可能是越剧《梁祝哀史》,流传于江浙一带,由越剧早期表演艺术家石、主演。后来通过袁雪芬、傅全祥、范瑞娟等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加工和塑造,特别是袁雪芬对越剧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之后,《梁祝》的故事更加完整。它被置于反封建伦理道德的历史环境中表达人间之爱,具有强烈的审美性和鲜明的时代性。也是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拍摄并在国外传播,被誉为“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成为新中国
《梁祝》不仅成为越剧的经典剧目,还被搬上了其他戏剧舞台,如京剧、黄梅戏等。以及大型芭蕾。最值得一提的是,陈刚与何的经典合作,使得这个原本只属于民族艺术的爱情题材故事,与西方小提琴结合起来进行翻译,极大地拓展了其表演空间,成为一部可以被不同年龄、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观众所接受的世界音乐经典。钢琴伴奏小提琴独奏表演《梁祝》,成为中外音乐史上的传奇。首唱这首歌的俞丽拿、盛忠国等音乐家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如今,琵琶、二胡、古筝、长笛和钢琴是演奏这一主题的音乐形式。
其他方面,有的导演把《梁祝》放在屏幕上,放在银屏上,各种版本都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甚至知道武术和气功,他们可以去天堂。
就我而言,我最喜欢的是钢琴独奏《梁祝》。它给想象和欣赏音乐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有时候感觉听歌不一定要懂乐器,乐理,谱子。只要有生命,有感觉,有理解,每个人都是有欣赏力的人。当你在品味人生经历的同时聆听和欣赏音乐,你的感受会有所不同,你甚至会与你的角色融为一体,沉浸在场景中,与音乐中的形象分享你的生与死。当钢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用轻柔的音符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富有感情的小提琴声从演奏者的手指间缓缓流出,两个主角的形象交替出现,逐渐靠近又靠近,慢慢向你走来,让你靠近他们,听听他们的肺腑之言.
其实在听的过程中,你也是在用心与音乐默默交流,倾诉心声,缓解自己的抑郁和抑郁。此时此刻,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和主题,所塑造的形象,不正是你在现实中所追求的那种意境吗?
欣赏音乐,需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一首《梁祝》,缠绵已久,你却也在其中。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