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令一》
时间:2021-05-1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如果把水浒当成一家公司,它的发展历程也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企业史,有着鲜明的初创、成长、成熟等阶段。
由“白衣秀士”王伦创办的创业型企业梁山伯,早期的核心组织管理制度是等级制度。初期第一名自然是王伦,其次是杜迁、宋万、朱贵;经过多次波折后上梁山,林冲排在朱贵前面,位居第四。后来晁盖带着吴用等六人入梁山泊后,虽然发生了大火、王伦等巨变,但这种排名制度依然沿用。
排名制最大的优点是简单,可以让水浒里的成绩一目了然,更容易被各路大小领导接受,也容易实施。但是这个排名体系有两个不可克服的问题。第一,排名依据不能明确量化。——是基于对山寨的贡献,个人能力,江湖地位,甚至是来山寨的先后顺序?《水浒传》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刚到梁山的时候,竟然被江湖无名之辈杜迁、宋万给灭了。这也是他和王伦火起来的原因之一。第二,排名制度过于僵化,席位排好之后很难调整。后来者只有能力强,贡献大,才能排在后面。显然,这种排名制度不利于企业的快速成长,也不适合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
“江州事变”后,宋江带着二十多名新头目投奔梁山泊,“接风宴,上聚义厅”。晁盖邀宋江做山寨主。因为这场及时雨,田里的人显然不能当真。他们连连推晁盖第一,第二,吴学究第三,公孙胜第四。如果是的话,高管团队已经明确表示,已经奠定了新水浒集团的董事会结构。对剩下的领导继续不合时宜的排名制度显然是不合适的。——跟随宋上山的头领都有很多可献:弓箭手萧华容,青州兵马控制的霹雳火秦明,jy,杀人不眨眼的黑旋风,戴宗,江湖上独一无二的潜行者等等,一下子带来了二十多名大将,新队伍的实力甚至超过了山上的老人们。
这时,刚刚到任的宋江,展现了自己作为领导的本色。他似乎无意中说了一句话,可能会改变梁山伯激励体系的方向:“如果你邀功,梁山伯和他的政党将走向左边的主席位,新领导人将走向右边的席位。待日后出资额确定后,再另行决定。”
虽然宋江在董事会中的地位低于晁盖,但宋江已经将的姓氏改为“宋”,并说“不要居功”不管之前的信用和资质如何,对于董事会之外的人,之前的排名不算,会根据信用重新评估,然后再评估席位。在三十六位领导组成的中层领导班子中,有九位水浒老将,连同宋江在内多达二十七位新人,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
宋江的“一号令”,废除了排名制度,可谓公私兼顾。个人认为,奠定了宋人立足梁山的坚实基础;对大众来说,这种以“未来产出”为基础的“一号订单”,相当于企业管理中常用的“鲶鱼效应”,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在一个团队中,长期以来,由于内部成员相互熟悉,会缺乏活力和新鲜感,产生惰性。当“鲶鱼”被放入一只老队伍时,那些变得有些懒惰的老队员被迫证明自己的能力,追求尊严,不得不再次努力,以免在表现上被新队员超越。
对于梁山泊集团来说,如果宋江和那些后来的新领导一上山就预定了座位,不管谁先来,谁后来,大家都不会有很强的进取精神,因为他们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现状。取消原排名后,相当于把一条“鲶鱼”——放在战云密布的水浒里,等待未来的产出量,单独决定座位——。大家都会想着为自己以后的山寨身份做贡献。这种全新的考核激励制度,不仅优于“十一位领导平分秋色”的旧制度,而且远强于颠倒黑白的大宋官升机制,必然会释放出每一个梁山好汉的内在潜力。从结果来看,这种激励机制确实带来了很强的战斗力。在三击朱家庄、攻高唐州的战役中,水浒每次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使得水浒的旗帜在宋朝的土地上高高飘扬。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