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时间:2021-04-22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从1976年到今天,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国正处于物质文明的繁荣时代。同时也是矛盾冲突的盛世。整个中国的环境都被破坏了,更糟糕的是,我们的很多订单都被破坏了。就像天津大爆炸,好像给大家撕了一个伤口,是一个很痛苦的现象。
大学,最幸运的是有集中的时间学习
我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知识分子家庭,1986年进入复旦大学新闻系。我们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读书很差,因为那时候我们除了考试什么都没有,妈妈看课外书都会打我们。记得当时看了一本金庸的书,才知道原来的字可以这么写。当时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人们的思想慢慢开始解放,存在主义和解构主义哲学进入中国的思想界。
我想我很幸运在大学里有一些集中的时间学习。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就是从教室到宿舍到图书馆。多读书形成一个非常有趣的庞大的知识体系。
我的大学是我的青春期,读书也影响我的价值观。所以,你去大学演讲的时候,总会说要把青春浪费在读书,认识更多的人,谈恋爱上。我觉得大学的时候创业赚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大学是“浪费”的好时机。你可以和你想接触的偶像取得联系,然后问他们。
大三的时候有机会了解社会,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因为我是在城市长大的,我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我对国家的所有了解都来自书本。当时有一个用脚衡量社会的机会。我和一个同学想去南疆考察。没钱的时候就在报纸上发消息搞众筹,得到了一个湖南企业家的支持。
我从上海出发,去了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在湖南的一个县城,看到一个当地农民带着三个孩子,却只有两条裤子穿;看井冈山当地的泥房。从那以后,我很少有生气的态度。我开始相信这个国家的进步需要各行各业的妥协,需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的努力。
从商业角度来看,想法可以向前发展
毕业后,我有幸加入了柳传志的公司。当时觉得要去企业参观,所以从1991年开始从事商业领域24年。我见过20年代出生的中国企业家,比如四五十年代的吴仁宝、柳传志、王石,现在很多企业家都是80后。所以我建立了一个比较宽泛的中国商业意识,看着中国在那些时代用自己的方式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然后改正错误。所以,时间是最好的朋友,它能让你在广泛的范围内学习。
我从1996年开始写我的第一本书。我告诉自己要做两件事:一是每年要写一本书;第二,我每年都要看书。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贫穷,很容易被名利绑架。只有从商业的角度,我们的思想才能前进。还好我是搞经济研究的,所以很早就看到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货币泡沫。这些事情发生在日本、台湾省和中国香港,也可能发生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
我也慢慢找到了写作方向,就是企业案例研究,然后慢慢培养了自信心,找到了写作空间,现在已经被定义为财务写作者。2004年,我去哈佛做了4个月的访问学者,做民营企业的研究。当时我发现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对北美学者来说很弱,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上有很多误判。我想说清楚,我们可以以中国企业转型为轴过来学习。我认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三个层次:国有资本、私人资本和外资。其实我们还没有走出这三个层面。
王石说他总是问自己两个问题。我们这一代人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这一代人的商业精神从何而来?中国人讲究传承。我们这一代的传承是怎样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找不到答案。但是我觉得我没有接触过中国发展的历史。1978年后,中国的经济转型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而是全球化背景下非常漫长的工业社会发展史。通过研究吴敬琏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到1949年后的中国一代经济学家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构建命题的,然后如何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如何有勇气在充实中解构命题。
所以,这些事我都做了10年了。我写的是激越,起伏,威武。这是我的写作经验。
不管你有多穷,你都必须站在富人中间
现在我们用手机获取信息,很多信息来自朋友圈的社交环境。即便如此,我发现我还能写,但我不知道我的读者在哪里。找不到自己的读者,就想培养人读书。我开始做自媒体传播平台。这个环境很奇怪,但是读者很真实。每天都会看到数据在后台骂我,每天各种数据都会被骂,压力会越来越大,反应也会越来越大。我感到非常高兴的是,在中国仍然有许多像我一样的人相信商业是当前的,并愿意学习许多金融知识,让自己停止经商。
这是我这些年来所做的,所经历的。最后,我有几句话要和大家分享。
(=NationalBureauofStandards)国家标准局
p;
第一句话,我们必须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这是我在大学时就说过的,我是个人主义者,只相信个人,只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然后让自己能够在思想和经济上集中。
第二句话,我要分享的是努力,因为我是一个功利心很重的人。
第三句话,一切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刚听说这话的时候我觉得很震撼,后来觉得因为当时都是计划经济,违法的行为就是改变,要改变事情的本质。所以我常常认为中国民营企业是制度经济。
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因为做商业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要建立正确的财富状态。长期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或者说中国的经济阶层对金钱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看法。我们说视金钱为粪土,也因为视金钱为粪土,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中就免不了为富不仁、杀富济贫。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没有在公民教育中进行自我教育:人与财富怎样构成一个正当的关系?如果人一生永远纠结在财富中,是很难的。我们的老一辈都相信,再有钱还要工作,就是想要知道这辈子到底能赚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