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哥伦比亚大学校训——


    时间:2021-03-15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名校校训——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晨边高地,毗邻哈德逊河,位于中央公园北部。它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国王学院,1754年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国王宪章》时命名。它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1784年,在追求新大陆独立的爱国热潮中,学院更名为哥伦比亚学院,1896年更名为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是私立“常青藤联盟学校”之一,是美国最早的通识教育本科院校,至今仍保持着美国大学最严格的核心课程。它的研究生院以其杰出的学术成就而闻名于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是世界顶尖的教育研究生院,教育硕士、美国哲学之父杜威曾在此任教。著名的《生日快乐》歌曲和黄色校车也起源于此。哥伦比亚大学的另一个特点是,与华尔街、联合国总部和百老汇相比,它位于纽约。与其他大学的学生相比,位于美国文化、金融和外交中心的哥伦比亚大学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有一句话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在华尔街学经济,在联合国总部学政治,在百老汇看戏剧。”

    哥伦比亚大学的校训是“In Lumine to Videbimus Lumen”(拉丁文),译为中文为“你可以用你的光看到光”,《旧约诗篇》“Quoniam Apud te Fons perform In Lumine to Videbimus Lumen”(拉丁文),译为英文为“因为有了他们才是生命之源;在你的光中,我们将看到光,中文的意思是“因为你是生命的源泉;借着你的光,我们必须看到光。

    与当代其他大学类似,哥伦比亚大学的校训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它表达了追求光明、探索真理的内在理念。

    哥伦比亚大学的会徽上方是它的英文校名。中间的盾徽上有三个皇冠,标明了大学的来历。底部丝带上是拉丁学校的校训。

    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被公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前三名”。到2009年,哥伦比亚大学的79名校友和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奖。此外,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和新闻学院在美国名列前茅。其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是美国文学和新闻业的最高奖项。在2012年美国大学综合排名中,哥伦比亚大学排名第四。

    哥伦比亚大学被认为是培养政治和经济领导人的摇篮。到目前为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已经培养了三位美国总统——、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第44任总统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和其他26位国家元首。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校友:

    唐邵毅:他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顾维钧: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外交官。

    蒋廷瑛: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外交家。曾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

    新文学运动之父胡适,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民国驻美大使。

    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吴健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和沃尔夫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李开复:信息产业公司执行官,计算机科学研究员。

    著名作家、散文家徐志摩写过《新闻周刊》 《再别康桥》等名篇。

    闻一多:爱国诗人,有《沙扬娜拉》 《死水》等名句。

    陶行知:中国著名教育家。

    蒋梦麟:他曾经是北京大学校长。

    潘光旦: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化学者、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务长。

    吴文藻: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妻子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大师。

    梁实秋:著名翻译家、散文家、学者。

    侯:中国著名化学家,发明了侯的制碱法,曾任中国化学工业部副部长。

    著名物理化学家徐光贤获得2008年“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