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仓央嘉措
时间:2021-02-07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年轻的时候喜欢一个人,以为是永恒。年轻的时候许下诺言,互相分享,以为两个人在一起很幸福。再大一点,多少前缘都成了过去,我们抓不住的是流动的时间。我们相遇在巨大互联网和虚拟世界覆盖的时代,却被想象中的那个迷惑了。乍一看,玩得开心总比呆久了好,可惜没有不腻的朋友吧?这个虚拟的时代我们幸福吗?可能开心也可能不开心。
如果我们乐于生活在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状态,那么一条短信就能在分分秒秒的时间里传达出爱与相思的含义。然后,300多年前,生活在地球顶端的民族,并不能像现在这个时代一样,分秒不差地驱散相思之苦。然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他们幸福吗?可能开心,也可能不开心。
藏区很多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名字仓央嘉措,曾经是活佛,在蓝天碧草下被人们膜拜。但是,人们更愿意称他为爱的和尚,在佛与爱之间,他写下感动大地的诗句。他多情,却不滥情,甘愿卑微到尘埃里求美。只要他呆在一个地方,他们就不会迷路。于是,他就待在了最著名、最显眼、最神圣的地方——布达拉宫。她也在那里找到了他。仁增旺姆,一个美丽而专注的女人,追求爱情,但他却高高在上。他穿着深红色的袈裟,注定要成为一个会走路的泥塑。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希望,他们不可能在爱情中走到一起。在成佛成爱机会的神秘中,他没有时间。像大多数多愁善感的正义诗人一样,他优柔寡断。但是,命运终究是注定的,他在成佛的欲望和做人的欲望中注定成佛。
事实上,这位热情的诗人在许多爱情中以悲剧告终。在情场与佛场的对立中,仓央嘉措背负了太多不自觉的不真诚。他在体面地接受全民族的信仰和崇拜的同时,压抑着年轻躁动的心,痛心地独自写诗。在世人眼中,有那么高的权利是幸福的。但是他真的幸福吗?我觉得他不开心!宏伟的布达拉宫是他爱情的断头台。他无意成为达赖,对权利不感兴趣。然而在政教合一的西藏,他却成了政治斗争的无辜受害者。他的人生似乎与某种错位联系在一起,误认达赖是他人生悲剧的根源。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他是不是错当了达赖喇嘛,是不是达赖喇嘛错选了他,还是曹杨嘉措童年时不小心碰了五世达赖喇嘛的铃铛。
如果一定要有人牺牲幸福来摆脱痛苦,西藏是多么幸福。一个人因为信仰而对生活充满期待。这个生活在高原上的民族,世世代代都相信神佛的存在。他们在阳光下享受着太阳对这个族群的独特偏爱。他们坐在房子前面,听着屋檐和水穿过墙壁的声音。他们以雨滴落的节奏在冥想中与神灵交谈。他们在青山绿水下爬行,翻山越岭,转着祈祷轮,牛羊则慢吞吞地和心爱的姑娘们说话。他们过着简单、平和、幸福的生活,为命运而活,为因果而转。所以在这里,每一片植被,每一块青石,甚至每一片尘土都有着深刻的含义,这片土地充满了传奇和情感。
仓央嘉措在爱爱人和爱众生的对立中选择了爱众生。举国上下都相信这个痴心和尚。有信仰的人,不禁让我想起那些给布达拉宫脚下磕头的人,只为见苍阳嘉措,还一个愿。
磕头,敲十万,敲得膝盖麻木血淋淋。他们忍受着摩擦和接触带来的痛苦。痛苦?也许很痛苦,也许不痛苦。内心的痛苦往往比身体的痛苦来得更彻底。当这个民族磕头到手脚骨头溃烂,身体受罪的时候,心里一定很痛吗?我不这么认为。
一个人因为有信仰而有归属感,一个民族因为有信仰而幸福。每个磕头的人都充满了愿望,愿意为实现而牺牲。他们不是物质上的盲目,他们只是想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在他们许愿的那一刻,他们真的很满足,他们的笑容很单纯,很幸福。生活就是这样,他们得到内心的踏实就足够了,他们的幸福有信仰支撑。
幸福和不幸只在一个想法之间。这个民族之所以绚烂,是因为曾经有过六世达赖喇嘛,之所以丰富,是因为那个叫仓央嘉措的年轻人留下的情诗。同时,这个民族,因为仓央嘉措的离去,也像一个失落的灵魂一样孤独飘渺。
三百年来,有多少人愿意为诗人梦想,又有多少人踏上不毛之地过一辈子,上了荒无人烟的老八桑寺,重叠苍阳嘉措的足迹。如果人死后真的有灵魂,那么仓央嘉措这么多年后还会在这片土地上漂浮吗?如果他的灵魂不死,那他为什么不在那些一直苦苦迎合他足迹的人身上留下痕迹呢?
如果真的能找回不死的灵魂,有多少不轻易承诺的人愿意为一朵圣洁的莲花发誓,有多少人愿意转动祈祷轮为婆娑世界的灵魂找到归宿,有多少人愿意挣脱虚拟网络的覆盖,让彼此沉沦在追寻幸福中.
交换QQ: 2252843988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