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日志
时间:2021-01-31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一个
花枯萎了
脑海里总有一幅画面:白雪皑皑的清晨,一个小女孩推开柴门。她悲伤地看着包裹在银丝里的世界上成千上万的雪花飞舞。一瞬间,她伸出苍白的小手,转向虚空。几片白色的雪花悄悄地落到她的掌心,渐渐融化成水。飞雪粘在小女孩的黑发上,让她的黑眼睛更亮。小女孩站在破旧的木屋外面,站在广阔的土地上。远处,高大的针叶林耸立在云层之中,细长的树枝直刺银白色的天空。
脑海中这样一幅挥之不去的画面,可能暗示着我在某个时刻的心情。一个人,站在茫茫的世界里,什么样的失落,什么样的孤立,比如鲁滨逊,在孤岛上度过了十几年,是常人所能想象的苦难?但是,他至少有“星期五”陪伴,那个“她”是无奈的。
由此,我想到了“弃婴岛”上的婴儿,无论是健康的还是生病的,无论在岛上受到怎样的照顾,都无法摆脱畸形。没错,从他们在《弃婴岛》开始,就是一群被父母抛弃的孩子,他们可能永远失去亲人的照顾,也可能以后孤独终老。《弃婴岛》里有那么多先天性残疾的孩子,他们的命运注定坎坷艰难,更何况前途未卜。
我不禁想到,每个人都有自己说不出的艰辛,因为说不出来,只能深埋在心里,随着岁月的流逝会越来越深。这样想想,心里的平衡就平衡了。但是,一颗心和另一颗心是封闭的,彼此孤立的,感受不到彼此的温暖,所以逐渐疏远,甚至怀疑和怨恨对方。只有搭建沟通的桥梁,互相照顾,才能消除这种隔阂。
史铁生说:“我没有忘记什么,只是有些东西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但不能忘记。”沉默是语言之母,孕育一切语言。有些话,说了又怎么样,说了也改变不了什么。把它们放在心里也是一种自我折磨。不能说,不能想,不能把握,好无奈。如果杨树叶用尽了,冰冷的雨和凛冽的风就会搭起桥梁。
——2014.02.26
二
痴迷
绝望的语气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这样。有时你尽了最大努力,但最终你一无所有。但是,尽管如此,一颗心不到黄河,仍然无法阻止它死去,用自己的身体,也无法阻止它对自己的信仰顶礼膜拜。—— 《一条怀念大海的烤鱼》
前阵子又看了一遍《作文素材》,又仔细看了一遍。每次看完都有泪流满面的冲动。也许,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在这个黑暗的童话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个痴迷的灵魂投入到黑暗的漩涡里,只为心中的信仰。
是的,很多时候,一个人走在漆黑的大街上,冥思苦想练习,为了梦想而强化自己的时候,你会有这种感觉。明知道前途未卜,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还是想努力为自己争取点什么。我的梦想总是脆弱和空虚,但我仍然把它紧紧地握在手中。我的未来总是未知和不可预测,但我仍然幻想着我渴望的宁静和富足。那些坚不可摧的信念在心中萌芽成长,直到深深扎根。
希望自己不要优柔寡断,一厢情愿,多一些狠心和MoMo。现在可能大不一样了。但是有些性格从出生就注定了,思想的迅速堕落只会适得其反。不可逆的事情不能强求。
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弱了.也许是心太累了,疲惫失去了反抗的力量;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虚弱,躲在床上,让眼泪像流水一样从痛苦的心里涌出,仿佛所有的伤害都必须以眼泪的形式从体表排出,才能暂时缓解。苦与苦,心中的感情,交叉涌动,像一条流入大海的河流,断裂的血管终于继续连接。
我所谓的执念,大概就是把人群推出去,走自己的路,坚守心中卑微的梦想,不管它,哪怕现实骨瘦如柴,承受着隐藏的痛苦,珍惜着那淡淡的或者似乎蕴含着命运力量的梦想之羽,手里拿着一支矛盾的笔,希望在书写中看到生命的星光。
2014.03.20
三
让一个人面对死亡的危险,这样他就会为生存而战
这就是高三的生活,忙碌而紧张,匆匆而充实。时间就像流水,迟早会流完。每天早上来教室,看一眼高考倒计时,开始一天的学习。背诵,做题,思考,答题,听力每天都在重复,周围是凌乱的试卷,密密麻麻知识点的便利贴,写满笔记的笔记本,破旧的课本,笔芯黑的写不出来的钢笔,努力工作的订书机,靠得很近的桌椅。基本上每天上课前第一件事就是发试卷,我已经发了
偶尔会看到一些人站在教学楼的护栏旁,仰望蓝天,让自己酸痛的眼睛得到一点保护。我看着金色的阳光汩汩流淌,微风向我扑来。我突然觉得我的学习和生活就是这么惊险刺激,但只要我懂得调整,我还是能享受到舒缓的节奏。
还是会迷茫,不开心,意识到自己的卑微而不知所措。临近高考,感觉忐忑,但不敢想太多。“我希望在我赎回内心的愧疚时,能藏在心里,为我应有的权利而战。与其把时间花在如何打发时间上,不如把时间用在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上。”—— 《一条怀念大海的烤鱼》的评注如下。
希望,在这种希望的撑腰下,对抗消极黑暗的东西,心灰意冷的时候,依然能从星空中看到一丝曙光。当你死了,你会在受伤后变得更坚强。强者自救,圣人救人。也许生活中没有真正的绝望。
不敢放纵过多的多愁善感。有时候,在走路和思考的时候,一颗单薄的心不应该在沉重的压力下扭曲变形,而应该在黑暗中学会积累力量,做好出发的准备,找到自己的力量。
br />
2014.03.23
四
Superman
今晚打开电视,看到一部正在播放的电影,于是就饶有兴致地看了下去。男主角被子弹射伤——为了救人,康愈后,他回到家,看见衣架上挂着自己的超人装,上面有一张“怪兽”署名的留言条,他拿起纸条看了看,粲然一笑。再次将目光投向那一袭超人装,他提起衣服的一角——那正是被子弹射穿了一个洞的地方。他想:其实超人不一定要穿上超人装才能成为超人,当你帮助他人,被期待时,你就已经是超人了。
这段话无疑将影片的主旨升华到一个高潮,道出“超人”的真正含义。
超人,并不是只有维护了世界正义,和平,安定,有特异功能的才可称之为。超人,如他所想,是那些甘愿帮助身边的人,以绵薄之力为他人排忧解难的人。一次无心的拔刀相助,一份善心,都可以使普通人变身为超人。而怪兽,并不仅仅代表邪恶与破坏,它很可能是一时起了贪念的那些人。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超人,正直正义,乐于助人,也有一个小怪兽,愤怒时它就显现,亦欲摧毁一切。超人与怪兽的战斗,孰胜孰负,便由我们自己的意念支配。胜负,也只在一念之间。
正因为超人与怪兽的对立,世界才能维持某种微妙的平衡。没有善,哪来的恶呢?没有歪曲,哪来的正义呢?黑与白,光明与黑暗,破坏与修复,战争与和平,便是矛盾,对立统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所以,正因有怪兽的存在,超人才有使命感肩负重任,去消灭怪兽;真因有超人的存在,人们才能默契地握紧心中正义的准绳,坚守底线。
可以的话,谁都想成为超人。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分不清自己是超人还是怪兽。一个人的战斗,永无休止的。
2014.03.07
五
碎星织空
总有些想法会被颠覆,有些愿望会被击碎,有些忍耐会被撕裂。然而,谬误就是谬误,纵是在多人认同,都不会变成真理。三人成虎,也不可畏惧。
只要手中还握着一支可写的笔,就不应该低头屈服。
精神可以战胜肉体,肉体可以束缚精神。
因为残缺,才会感悟;因为感悟,心灵才会成长,才能战胜残缺。
如果我始终明白不了他人的心,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那么久保持原先的不知好了。
史伟峰云:“文明,就像一个外壳,把裸露的野蛮包裹起来,而野蛮仍在里面继续。”从前阅读此句,只觉得讳莫如深,难以理解,如今细细咀嚼,才领悟到话中有话:即使在一个呼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的国家,野蛮仍存在,而野蛮,仅是被文明否定而已,并没有消失,它潜伏在文明的包裹里。除了人们自省外,任何手段都不能消灭野蛮。但文明可以控制野蛮的范围,制约野蛮的行为。监狱,既是一个控制野蛮的地方,也是一个改造野蛮的场所。人们要为野蛮的行为付出代价,就需要有法律来束缚,以此维持文明的表象。当然,道德与良知也是惩罚一个人的好手段。比如一个人因为一时冲动而杀了人,他通过各种方式销毁证据,逃过警方追捕,可他自己却寝食难安,痛苦地活着。他虽躲过法律的制裁,却逃不过良心的谴责,所以比蹲在监狱更困窘。所谓邪不胜正,文明总会把野蛮关入监狱的,文明总会战胜野蛮,只要人人心中有规范,野蛮便不可横行霸道,只是,这也是一种理想化的假设——也是回到原先的观点:野蛮不可消灭。
无我空明易明,有情尘缘难断。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有这样的例子——
假如你平白无故地每月给某人一笔回赠,开始时他会惊讶,渐渐地他习惯了,视为当然了。然后,有一回,你减少了惠赠的数目,他会怎么样?
他会怨恨你。
假如你平白无故地每月向某人敲一笔财杠,开始时他会气愤,渐渐地,他也习惯了,视为当然了。然后,有一回,你减少了勒索的数目,他会怎么样?
他会感激你。
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人类感激和怨恨的全部心理学。
似乎感激和怨恨都是平白无故的。感激一个人,是因为他无理由的给予馈赠。直到有一天,他不再无理由地给予了,你也就开始怨恨了。也就是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好是自愿的,如果他某天突然恶劣的对待另一个人,那么那个人也不必抱着怨恨的心态。因为“给予”是平白无故的,没有强求的。假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一直都不好,有一天,他突然转变对你的态度,你曾经的怨恨也会消散,这时候,你自然而然感激起他来了。让你堕入黑暗的是那个伤害你的人,将你拉向光明的同样是这个人。
解铃还须系铃人吧。
所以说,怨恨是不必要的,感激却是可以持续不断的。感激和怨恨,都是不可强求,自愿选择的。
所幸时间可以治愈。再深的怨恨,时间的手都可以抚平。前提是,你的远离那个怨恨你的人,教会自己放开,你要让怀中盛着感恩之水,清洗浑浊的心绪。这样,时间才会治愈你的千疮百孔,根除你心里如荒草丛生的钉子,方使你解脱。当你回望走过的惊心动魄的路时,你才会感慨怨恨是多么愚蠢无奈,感恩是多么聪慧明智。
——2014.02.14
六
旧事重提
立春一过,春寒乍起,丝毫不逊色于冬日之冰寒。像我这种免疫力极差又不会照顾好自己的人,在这种酷寒的天气下,是极易生病的。特别是早晨闹钟不安分的吵闹,我不得已将自己拎出舒适的被窝,这时是急需具备意志的,当然,时间的压迫也很重要,万不得已,走投无路之时,不管怎样都得起床,不然上学肯定迟到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大概包含着这个意思。
我很清楚,我上高三了,应该加倍努力才对,可自己为什么受困于天气打退堂鼓、裹足不前了呢?暗暗嘲笑自己。
夜雨暗袭,我钻进被窝,用热水袋捂住冰凉的脚丫。似乎血液循环不畅,头晕沉沉意识却清晰明了。怎么说服自己都是徒劳。
前几天刚来这里就想念家里了,一边打扫着这阴气沉沉、乱糟糟的屋子,一边想着自己在家里是怎样安逸舒适。然而,对这样的安逸,我又惶恐,因为知道它们不可得来、迟早会消散的,所以困顿难受。
安逸是一味慢性毒药。
那时候,品着清淡的热茶,只是随意扫视书架上满满的书籍,便觉得满足。不知为何,对待书籍,我变得挑剔,对一些书甚至不屑一顾,觉得它们获得某项誉称受之有愧,那样的书,没有资格出版,在卷帙浩繁的书海中,仅如小丑跳梁般滑稽。也许是自己有所傲慢,才会滋生那样的想法。不过,对许多名家的作品,我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流露出崇拜之情。能写出优秀作品的作家,功力一定不可小觑。
我也一直想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可是始终未能称心如意 。一来是自己目前尚未具备这番能力,二来是自己心智未完全成熟,经历也并不丰富,仍困在自我狭小的眼界中。所写的东西,也浅薄不可载重。
困兽犹斗。所以我会加倍努力,永不放弃书写,永不止步。
就个中冷暖滋味。书写的海洋,深深容纳于生命的宇宙之中。
生活,就是书写者的舞台。一颗包容的心,承载得起万物起灭。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2014.02.12
七
一片冰心在玉壶
大悲大喜之后是大彻大悟,我曾以为,自己能经得起折腾,扛得住压力,受得起折磨,沉得住耐心,但是在经受多次后,我发现自己依然是那么软弱不堪。看着镜中人,我对自己说:“这是一个可悲的生灵。”终于脱离“我”的存在去思考“我”,感觉大有不同。
真正体味到“肠中车轮转”的沧桑穿心,销魂蚀骨。然后,突然想念那些孤栖独宿的日子,想念自己一个人在夜里,边看纪录片边洗衣服,那是心里也没有太多泪,只有忘形的孤独常伴,而正因为拥有那样的孤独,才使得我有心去写东西。一直以来,我都试图挖掘内心的感受,从心出发,以情感为原料,思考为动力,经历为素材,写自己真正想写点东西。我不敢说我做得多好,但我的却用心了,我不敢接触太高深宏大的题材,太宽阔的立意,因为我清醒地意识到——他们离我太遥远,若强加触碰,只会落个“满纸荒凉”。所以,我愿从细微之处着笔,写尚可理解的事物,这不算是“自私”。其实每一个写作者都是一样的,无论他们编造怎样的故事,都逃离不出“自我”的思想,在某些情节安排,评断上,总能发现他们自己经历的影子。
《舞乐传奇》的舞女对皇子说:“我已把我的一生,都奉献给舞乐。”听到这样的话,大多数人会感动,震撼,热血的。人生在世,因为理想而绽放光芒;生命因理想而迸溅激情。追求理想的人是痛苦且欢乐的,理想之路漫漫长远,追求的过程必有辛酸艰难,但我们也在接近理想中,让生活充盈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快乐。
没有理想的人生,我想应该是惨淡灰白的。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便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在漫长而又无聊的岁月长河中,他会陷入一种空虚和迷惘的状态,甚至会有一种活不下去的感觉,惶惶不可终日。
有一项自己热爱的事业,愿意倾其所有投身而入,便是生活的真谛。我欣赏林清玄的生活方式,欣赏他的洒脱自如,虽然我必能与他相比 ,但我愿意向他学习,今后无论从事什么,都不能放弃梦想,都依然保持对积极乐观的态度。消极,悲观仅是一时,平静与欢乐才是全部。期待能有笔花四照,笔扫千军的一天。
现在的努力,勤奋,忍耐,都是为了理想的实现。
2014.05.12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