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有些梦,你只能想想


    时间:2021-01-19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我只有高中学历,这是我多年来一直羞于启齿、自卑的事情。当图书策划来找我,让我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的时候,我内心的复杂难以言表。我没有任何其他作者可以轻松处理的资格、专业、荣誉或多年的写作经验。有的甚至已经留学归来或者正在留学,这是我力所不及的。毕业几年,只收获了一段坎坷曲折的工作经历,却羞于做“作者简介”。所以直到拿到“励志”这个题目,开始写样稿,我都是一个没有“作者简介”的作者。

    至于有些梦想,直到再也无法实现才实现。我曾经如此渴望他们。在高考前的最后一次动员大会上,班主任请了一个连续复读五年的同学来演讲。同学只说了一句“我最想当兵,可是我过了年纪了”,突然哽咽了。我不能继续谈论它。就算我能考上六中成为第一,也弥补不了这辈子手里拿不住钢枪的遗憾。在我有生之年,他不会再和军队在一起了。当时我在为心爱的大学梦想奋斗,却无法完全理解面对“梦想永远无法实现”时的那种无力回天的感觉。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关于人生的美好话语,“坚持不懈,值得深思”,让我坚信,只要我永不放弃,努力,我一定会得到我想要的。甚至我敢肯定,这个学了五年的同学,一定会像爱迪生发明灯泡一样,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然而,生活总是可以轻易地打破我们最初的“坚定不移”。

    参加完第六次高考,同学们还是和本科院校擦肩而过,最后安静的上了专科,再也没有复读。据说他的分数比第一次高考还要低。毕业晚会上,他醉得玉山都要崩溃了,还口口声声说自己错了,不该复读,该参军了。他躺在酒桌上,泪流满面,神情颓废。多年后的今天,他依然非常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五年复读的变态压力,让放弃从军读本科很难,让幼小的心灵无处安放。经过不懈的努力,谁能料到结局会如此凄凉?——从不与军营相交,也错过了本科生直接招生。青春如歌,最后如何度过,不是对岁月的失望。五年的奋斗,在赤裸裸的结果面前,成了对岁月的浪费。没有人羡慕他五年复读的勇气,但是高考的“勇气”是不能加分的;没有人为他参军的梦想惋惜,但岁月不能倒流。

    生活最大的神奇在于,它能让你原本温柔的心变成沟壑,它能默默抚平你心中所有的伤痕。又碰到这个同学已经好几年了。被问到目前的情况时,他笑着说自己已经升了大学,打算以后考研。通往梦想的路从来没有一条以上,但很遗憾,我们都是在很久以后才明白这个道理的。不管坚持不坚持,在人生的曲折道路上,总要学会回头,转弯。与其竭尽全力复读五年,读大学似乎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但也不是没有出路。只是“专升本”之路。虽然最终能成为本科,但总怀念“直接招本科”的梦想。即使你放弃了你想参军去争取的道路,你的人生也不会得到一点点怜悯。

    我从不否认,只有奋斗才能让我们离梦想更近。“人定胜天”这句话已经被无数人验证,激励了无数为梦想奋斗的年轻人。但是,如果你不比“成功人士”努力几倍,你一定会得到他们的成就。没有反应往往是生活的常态。当我们开始平静地接受生活的无反应,仍然不放弃努力的时候,这就是成长。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励志的标题,——。生活不仅仅是现在。的确,活着和幸运是交替出现的。我们都渴望幸运之神的眷顾,因为我们已经活了很久。学会在重重夹缝中扎根,是生活最想教给我们的技能。即使你最终到达的土地不是你最初的梦想,你也要面对阳光,努力成长。

    教了我三年的语文老师说我最不会写文章,总能用自己的论点推翻论点,说话也很认真。收到“励志”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隐约觉得自己做不好,也没有强大的力量去给颓废的人打气。最后策划对样稿的评价是——没有阅读意义。文笔真的很苍白,整篇文章都是废话,这样可以理解。他的建议是写的越高越好,不要写你没上过大学。我盯着聊天记录,盯了很久。

    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个申请。我对面的胖子轻轻一笑。他说我很真诚,但是学历真的不达标。这是人生最现实的一面。没有人会因为你缺少一个标签而歧视你。他们只是设置了一个门槛,把你拒之门外。能力决定你工作后是否优秀,但最基础的全日制教育会决定你能否得到工作机会。

    前不久增加了一个兴趣小组,将小组主分成几个以学历为界的小小组。总的思路是同级的人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相处,反复强调没有歧视。甚至有一个军校女学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婚恋观,说只嫁军官。有人问中士能不能做,他简单回答:“不能。”一个女同学,如愿嫁给了一个本科生,偶尔在电话里聊到择偶,还斩钉截铁地说:“读过大学的人不一样。”几乎所有人都不主张“学历不是绝对的”,但有趣的是,他们愿意以学历为标准来大致衡量人的水平。

    让我遗憾到今天的,不是我没能戴上所有人眼中的文凭帽,而是我一辈子都过得极其贫穷,永远不会有青春时光挥霍的经历。每一个遥不可及,再也无法把握的梦想,都会被珍藏很久,就像学了五年的同学,错过了参军的感觉。他说参军是他一生的梦想。从来没有看着梦想远去的人,是不会知道内心被掏空的感觉的。大一的时候女朋友给我发信息:“上课的时候,我特别困。”顿时心里澎湃:我不困了,上课再也不困了。

    后来

    不甘心的我,报了两次成考。第一次考试是下夜班去的,头昏脑涨的我困得不能支配自己的手,从座位上直直地倒下来,右臂一时不能动弹,被送出考场休息。第二次考试顺利,但是家中突有变故让我变得外债连连,连1700块钱的学费都交不出。一次跟同学提起这些,他说,最励志的故事不是让你浑身充满鸡血,而是让你觉得自己从未被世界抛弃。那些下夜班后硬撑着看书做题的日子,那些满怀希望最终却狗血淋头的结果,都是我自己一点一点熬过来。
      
      表姐复读一年后,与我同年高考,她以低于我200多分的成绩,去了法国留学。五年后学成归来,曾指着报纸上的“饕餮”问我怎么读。那一刻,忽然一下子就释然了,很多东西最终得不到也没关系,因为它未必如你所想的一样有价值。现在我时间宽裕,反而不是那么迫切考学历了,工作之余写点东西,也算乐得其所。即便没有签下书稿挣得足够多的稿费,但能让焦躁不安的情感找到出口,也于愿已足。
      
      生活会一次次击溃那些曾经炙热的梦想,显现出丑陋、狰狞、无情的一面,请你一定要在暗无天日的岁月中学会苦中做乐,一如继往地相信生活的美好。笑纳那些不能实现的梦想,借当年义无反顾的热血来鼓励一下眼前焦头烂额的自己,也未偿不好。
      
      我还是顶着高中生的低学历默默无闻地工作,离众人眼中优秀的标准很远很远,甚至对策划人提出的“高大上”无处下笔。但我渐渐能坦然直视这样的现状并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岁月的洪流最终会将我们推到某处,也许不是期许已久的世外桃源,也许仅仅是赐你一片荒山,那么就请在荒山上顽强扎根,“世外桃源”的梦,想想就好。
      
      有人告诉我,生活要过得宠辱不惊。如果一个人总能梦想成真或是一直生活在任何东西都“唾手可得”的顺境,那么这只算“宠”而已。你首先要被“宠”过,尔后必须要被“辱”过,才能慢慢学会在生活不断抛来的宠辱之间沉淀出波澜不惊的气质。
      
      有些梦,只能想想。平静地接受自己的徒劳,算成长;能在扑空后重拾心情轻装赶路,才是修行。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