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你们在欢乐颂里感悟人生的行为
时间:2020-12-19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A 《欢乐颂》,整个朋友圈都在感受生活。
“我们都会从单纯开朗的和关雎尔变成现实主义的范和。有人暗暗下定决心,“我要从邱莹莹换到屈小小”.哦,姑娘们,小伙子们,你们在看电视,你们显然太投入这部剧了。
最可怕的是,很多人把《欢乐颂》当成了《圣经》来指导自己的人生。
一位同事把范的话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劝女生找对象,《张家口》是范的经典语录“大一点的女生没有谈恋爱的权利,只能谈对象”;关于挑对象,直接套用范的实际恋爱理论,“不值钱的男人千万不要冒险”……不好意思,谁说范说的是实话?换人这么合理。
有刚毕业的朋友在朋友圈转载文章,因为《欢乐颂》而感到难过和对未来的绝望,瞬间变成了伤心的女人。这时,我想起蔡康永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电视中寻找深度,过多地仰望电视”,这可以看作是对我行为的一种评价。
就电视剧而言,《欢乐颂》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五个性格迥异的女生陆续从社会上走来,这也是很多人代入感很强的原因。但是,不要试图在剧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未来永远不会来自表演。
很多人羡慕安迪的高薪高智商,屈小小的洒脱,还有范洁生活中的行为,但最终也只能局限于羡慕。剧中的人物是一个有趣的模板。即使我们把它们给你,穿上它们,我们也不能成为它们。编剧太聪明了,人物安排的都很妥当,但就是我们力所不及。
安迪聪明绝顶,在职场上像个铁娘子。过于强硬的形象预设作家只是给安迪添加了一个关爱的童年,大家更愿意看着安迪一点点释放童年的阴影。同理,屈小小有富二代的通病,——的自我,但他精神饱满,精神酷儿。这个设定就像:“虽然我抽烟喝酒纹身,但我真的是个好姑娘。”
《欢乐颂》勾起我们的幻想,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当之无愧的出口,所以大家都很享受追求剧。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延伸来看,你所关心的启示,恰恰是你所缺乏或追求的。一个能吃饱饭的人,他的梦想永远不会满足于——的现状。越是有人喜欢安迪和曲晓晓,也证明了我们要做这样的人,要过这样的生活。
当然,生活中不仅有梦想,还有无助的人,站在谷底的人。当现实给自己一拳的时候,有的人会爬起来,有的人会看到谁和他一样,孤独自怜,或者在现实中为自己的处境寻找一万个合理的理由。
身边朋友的年龄层次大。守护丈夫和孩子的已婚女性崇拜安迪,理解范洁。朋友圈转载一把鼻涕眼泪。安迪如果未婚,就诠释和想象着多彩的未来;像范洁一样,用她的人生哲学讨伐人生是不容易的。更多刚出校门的孩子乐观地看着安迪和邱莹莹,悲观地看着关雎尔和范洁。未来生活的可能性在这些女孩中似乎是固定的。
要么走出校门,成为一个金光闪闪的安迪,要么傻傻地碰一碰被回绝的邱莹莹。或者说,作为一个好姑娘,关雎尔做任何事都是兢兢业业的。终于,看破职场的人变成了范一样,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得不好。他只能在年轻时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更成功的人身上。
这是一种逃避。就算人生是戏,剧本也会转。
就在你看电视猜测和担心几个女生命运的时候,无数路人A、B、C、D在写自己的剧本,改写自己的人生。记住,你的未来永远是你自己的。电视剧无法救赎你的灵魂。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