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人生在世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


    时间:2020-12-12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审美,

    是一种高于柴米油盐的权力。

    ——国家馆君出版社

    张怡和在《往事并不如烟》中写了康有为一家的生活:

    即使在困难的日子里,他们也要按照旧的仪式给张的家人送一盆水仙花,每个花茎上都覆盖着一个五分钟宽的红纸圈。“水仙花自有春天,这一寸是红色的,带出节日的气氛”。

    不管时事是什么,怎么活,怎么关注,都是老人的风范。

    有人说好品味好审美都是钱堆出来的。其实审美真的和钱没关系。

    人应该靠什么样的外表活着?

    很多人对审美有误解。似乎穿上最新一季的汉服,拿着限量版包包和手表,在豪宅里开豪车,享受顶级设计师设计的一切,就足够好了。

    不过最多是追潮流而不是审美。审美是一种适当的限制,是一种对生活的关注。

    奢侈大牌的汉服,米其林星级的美食,当然也有他们精致的用心,繁华的街道,古老的手工派,还有他们自己的审美。但是如果你不欣赏他们,你就不能真正拥有他们。

    审美更像是对生活表象的最低要求。

    有一种审美的生活,就是即使家里穷困潦倒,没有丰衣足食,桌布依然会被熨得平平整整。

    审美与奢侈无关

    日本茶道中有一种更为细致的生命美学表达:

    “房子不漏水,肚子不饿,那是应该满足的。自带工资,烧水,点茶。先给佛,再让他喝。”

    时刻知足,一举一动都认真,专心品茶,体会生活的真正滋味。延伸到生活,就是每一个动作都优雅舒适,周围的人感觉不到不舒服,姿势,呼吸,吃饭……把美落实到每一个细节。

    如何变美?他们的答案是,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刻,细心呵护他人。

    这种对生活和自己的严肃审美与奢侈无关。

    如果生活中有这样的爱和美好,人就会有一种力量和勇气,抵抗世俗的粗糙。

    诗歌和距离将不仅仅存在于富人的眼中

    现在很多人都很穷,往往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因为贫穷,我们应对生活,因为贫穷,我们让生活展现出最庸俗的一面。

    诗和距离从来都不是只存在于有钱人的眼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

    读书,听音乐,看风景,和有趣的人交谈,这些丰富充实灵魂的事情,不需要花费,只需要更多的生活体验。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谓的南山就是他所向往的,而这些都不需要别人去定义,更不需要在乎价格、飞行里程、极限.这些标签只是引起更多的不满。

    重要的是通过审美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穆欣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救不了。

    另一方面,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努力,到头来却是审美差。乔布斯发明了优雅简洁的手机,梵高和毕加索画了截然不同的画,陶渊明一个人走在诗的桃花源里,都是审美的。

    好的审美不仅在于对生活有细腻的体验,还在于能够承受时间的流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一些审美来带来诗意和距离。在琐碎的世界里,我们需要一些审美来抵抗时间。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