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从“失败的高考”中受益的
时间:2020-12-06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有人说高考虽然重要,但不会影响你的生活。有人说高考是你人生的赛点,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
高考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我决定用我的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
回到2005年,当我高考完走出考场,看着焦急等待的父母,我的回答是:玩的顺利。那一年,我在我市一所上游学校的最好的文科班,除了数学,其他三科成绩都很优秀。高三第一次月考的时候,数学老师跟我妈说,按照木桶理论,能不能上重点大学完全看我的数学成绩。
于是那一年,我一头扎进数学,努力学习。当我在英语课上的时候,我做数学题。上语文课的时候,我用数学尖子生的答案来消化我的想法。我在政史的时候,满脑子都在想数学老师最后一个大问题。晚上学习的时候,我整理了一天的数学题。直到晚上12: 30到家,我复习了当天整理出来的数学题。当压力太大而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我会撕开,看几集犬夜叉,然后继续看数学。
对于典型的文科女生来说,数学是一种变态的精神虐待。
上二模的时候,第一次通过数学考试,直接上了全年前20,成为老师眼中的黑马。在大部分的月度模拟考试中,我辛辛苦苦得来的数学成绩依然只占纸面满分的五分之二,而我因为对数学的投入而一再忽略的其他三科成绩,将永远是我站在全年前五十的有力保障。
你擅长的科目容易学,容易享受,会给你带来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就感;但是当你不擅长学习科学的时候,就很难取悦你。关键是会给你的信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甚至让你怀疑人生。
在真正的高考中,即使我其他科目相对优秀,但在高考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我真的没有数学天赋,只能让我错过一所重点大学,去一所普通二本学校。那一年,生活灰暗。
迷迷糊糊的走过第二学校熙熙攘攘的人群,感觉学校的硬件和软件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每天都在周期性的循环中处于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的焦虑之中。除了用食物填补失去的空虚,让自己胖了20斤之外,我还患有神经衰弱和失眠。
不止一次,我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努力入睡,努力短暂忘记自己的纠结,但一点作用都没有。一大段段焦虑的空白,在疯狂的思绪中歇斯底里,质疑我近二十年存在的意义。我曾经整夜睁着眼睛,听着舍友的呼吸,从星星上看到东方逐渐清澈的天白鱼肚。
将近半年的自我折磨,长期的失眠和肥胖,真的让我整个精神状态极差。我试图说服妈妈退学补习,但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她反过来问我是不是应该以高考为借口放纵自己一辈子。
我羞愧得不得不正视自己。我承认我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屈指可数,但我不会这么败。逃避和拖延才是我失败的真正原因。
首先,我可以安慰自己,我一直在捧着数学,在学习数学,在打磨数学。但必须承认的是,因为数学在我学海的路上给了我沉重的打击,我对数学本能的排斥与日俱增,同时也不得不在数学成绩占分数重要性的现实上妥协。
那时候的我,无法认识自己,带着一股子戾气“煞费苦心”的努力,却没有注意方法。其实它的本质是小和尚只是在做念经这种粗活,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活“苦活”,但它从来没有完全融入到这门学科中,也从来没有下过狠心去彻底了解它。
投入数学的“所有时间”其实是一种低效的努力,一种近乎无意的逃避,一种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而所谓的努力,不过是对“努力”的一种肤浅的解释,数学成绩不好看之后自怜的悲剧色彩就加重了。
很多时候,我们越努力,就越意识到天赋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努力,我们才知道自己真正的天赋是什么。举个例子,同样水平的努力,我很容易英语考240,英语考120,但是同样水平的努力显然不足以让我开始理解数学。这就是个人天赋和缺点的差距,我不能承认。
成长的步伐中最快乐的是,我们有越来越多的自主选择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在生活的答题卡中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避免自己的劣势。高中的数学可以决定我的生死,而大学的数学只能影响我拿到奖学金的机会。但是考研的时候,我完全有了自己的选择,去考一个没有数学的专业。后来工作的时候,因为我优秀的表达能力,我被分配到一个行政的岗位去写材料,发挥自己的长处。
所以,在正视自己缺点的同时,也要客观的评价自己的优点,保留自己的优点,把目标转向自己擅长的地方,而不是一味的纠结自己,过早的摧毁自己的自信和野心。
最后,我必须坦白的承认,因为高考失利而滑落到两本书,已经成为激励我以后前进的动力。因为我经历过抑郁和失落的感觉,所以我感到无能为力和遗憾,这使得一直懒惰的生成为了不重复同样的错误而显示出惊人的潜力。之后英语四六级,人力资源部二级以高分通过考试。
如果我当初考上了高考,以我那种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性格,极其自律,一年多来每天在自习室呆18个多小时,比高考还拼命读研。在我折腾自己瘦了10多斤的那一刻,终于拿到了可以给自己一个交代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不过也就是说那年高考失利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心理补偿,一直在纠结数学这门神奇的学科。这种心理补偿只是让我做出了一个会影响我一生的选择。
那年冬天,我无聊的坐在咖啡店里,无聊的等着第18次相亲。因为一直抵制这种陈旧保守甚至赤裸裸的社交仪式,所以对这次约会没抱太大期望。
这时,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又白又瘦又高的男孩轻轻地坐在我对面。简短的自我介绍过后,我们每个人都不动声色,突然尴尬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办。
最后,我有尴尬恐惧症,决定在逃跑前给这个约会对象一个保全面子的问候。
我没有我平时的相亲对象那么世故。我没有问他兴趣爱好,工作记录,有没有房车。那天,我疯了。我抓住脑子里飘着的脑电波,问了一个脑残的问题。
我问他:你高考数学考了多少分?
他明显停顿了一下,然后回答:138。
看着对面与我截然不同的生物,我瞬间被一股无形而巨大的冲击波所震撼,然后一种难以形容的触动从心底荡漾开来,浮在脸颊上,散发出复杂而羞涩的笑容。作为一个被数学虐待过的文科女生,她无法本能的克制自己对一个长相耿直的异性数学大师的天生崇拜。
之后,我们聊得很开心。我跟他说了我那些年被数学虐的日子。他被文科女生的数学审美迷惑了。我们发现我们最喜欢的美剧是爸爸妈妈,我们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朱厚照,我们最不喜欢的天气是南方的雨季。
后来,这位数学大师帮我表哥攒钱给理科导师。他什么也没说,上了一级,全身心投入工作。睡觉前他会给我讲爱因斯坦关于时空和引力的相对论,帮我催眠。他会留下我百度培养出来的各种对付电脑故障的神奇力量。当我拿着计算器计算线性性能时,他也会把编程和输入数字的结果直接扔给我.
在我温暖的心里,我一直以为,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遇见他的时候,我能问出那么弱智的问题,没有错过我的缘分。难道我不应该为自己“高考数学成绩不及格”而感恩吗?
嗯,综上所述,影响我们命运的不是高考,而是我们的人生态度。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