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大数据”“火眼金睛”让腐败无所遁形


    时间:2020-05-06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这里可以找到全区领导干部的诚信‘财力’,点击鼠标就可以检索到干部的个人诚信数据,省时省力,准确高效。”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纪委副书记王伟忠对连庆大数据平台非常了解。(1 0月3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最近,“五假干部”卢恩光因其年龄、入会材料、工作经历、教育背景和家庭状况而广为人知。面对卢恩光的官场“假升假升”神话,许多普通人表达了这样的感叹。卢恩光是如何通过伪装从街头艺人晋升到副部长的?它是如何一步步得到提升的?

    笔者认为,卢恩光“五假”提拔暴露了干部选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组织部干部考察选拔中存在的弊端。如何创新监督方式,堵塞干部选拔制度的漏洞,把卢恩光这样的假干部和腐败干部挡在干部选拔的大门之外,无疑有助于各级党委真正选拔出有坚定信念、为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承担责任、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使用大数据来发现问题、锁定目标、检查情况并最终立案,这可以被描述为“快速、稳定和准确”。随着大数据监管力度的加大,监管部门可以利用公安和高速公路大数据信息将本单位所有公交信息输入比对程序,通过筛选确定事实依据,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管平台和大数据的作用,抓住不正之风的“七十二变”,让“四风”问题无处藏身。

    虽然“大数据反腐”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它在近年的反腐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反腐成绩单。例如,在大数据反腐败平台中,群众可以随时“拍摄”和报告“四风”以及围绕他们发生的腐败问题。协调公安、公路管理等单位建立大数据查询机制,通过设置相关车辆、人员信息数据和具体时间节点,经过计算机数据的定期筛选和比对,对问题线索进行调查核实,使监管方向更加准确,惩戒效率更高。

    虽然我们的反腐败工作在不断更新和升级,但仍会有一些情况存在“政策在实地,对策在实地”。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了大数据的“金眼”,党员干部的侥幸心理等腐败问题,如果违反了法律法规,将变得更加脆弱,最终只能得到解决。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