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的镇镜山(7)
时间:2021-02-07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七.宜昌和葛洲坝
站在低矮的真镜山上,看着不远处一排排高大的建筑,看着截断长江的葛洲坝,看着东方浩如烟海的流水,沧海桑田的叹息总是在脑海里闪现。葛洲坝工程来到这个城市之前,宜昌只是长江边上的一个水路小镇。现在无论走到哪里,宜昌这个名字还是不太出名,也没有襄阳荆州那么长。不过和蛇聪哥写的《宜昌鬼话》是一样的:在中国无论走到哪里,不知道宜昌都没关系。只要你说330,葛洲坝,三峡大坝,妇孺皆知。众所周知,上世纪80年代,央视新闻联播的前奏每天19: 00播放葛洲坝的特写镜头,这是宜昌最大的荣耀。
宜昌很多人还是不愿意承认葛洲坝地区是宜昌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难怪葛洲坝集团是大型央企,属于正处级副部级,肯定比宜昌这样的三线城市高;葛洲坝虽然在区内属于西陵区管辖,但是有自己的公安部门,有自己的水电煤气,有自己的通信公司,有自己的文教系统。甚至一年一度的元旦长跑都是单独组织的。各行各业的人都穿得很好,举着横幅,喊着口号,在从狮子岭路到东湖的东山大道和姜妍路上跳舞。
必须指出的是,1949年7月宜昌解放后,宜昌市以宜昌县为主建立时,郊区的葛洲坝、黄草坝、西坝属于市区,比1951年加入的八孟店、朱轼街、五龙、土门垭、洋岔路还要多;1952年加入的汉一村和东山村要早得多;与1970年后加入的柏杨、艾嘉、殿军、沙河、吴佳、华岩等村庄相比,相差甚远。但是,在普通人眼里,宜昌就是宜昌,330就是330,电厂就是电厂。一个城市奇怪地和三个城市并列。
宜昌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不属于武汉话或襄阳话,属于西南官话中的重庆话。这和来自五湖四海的葛洲坝人,要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形成普通话是不一样的。这才是宜昌人应该骄傲的。但是,当所有在外地学习或工作的孩子回来,变得满嘴官话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很傲慢;宜昌人看不起葛洲坝人流浪世界的生活。但是随着北漂南走的兴起,当孩子要去北上广发展的时候,当葛洲坝的年轻人还能成为二代,工资待遇还不错的时候,就不得不眼红了。这也很正常。宜昌和330比,早就像躺在葛洲坝边上了。
虽然三峡大坝也在宜昌,但宜昌也打出了“金三峡,银大坝,绿宜昌”的口号。虽然更大的大坝距离宜昌只有几十公里,但时代变了,新大坝与城市的关联性越来越低。连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是从机场到现场,再从现场到机场,连中部城市宜昌都没待过。这和330工程完全不同。当时领导住的不是葛洲坝宾馆,就是桃花林宾馆。他们在会见葛洲坝负责人时,也亲切会见了宜昌的主要负责人。现在混熟脸的机会没了,宜昌政治边缘化。
三峡建成后,改革开放,工程技术先进,建设条件得到改善。三峡工地上到处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械,即运土运石的卡车。轮子直径达到2.2米,包括设备甚至材料。都是通过专门的道路从国外和地方运过来的,和宜昌基本没有关系;330以解放军第一军第一师为荣,用了三个民兵师。单纯的劳动力就有六七万。然而,在三峡工程的高峰期,只有不到1万名农民工开工。宜昌的更加繁荣,只靠三峡大坝给邻近的三斗坪、茅坪带来的大量临时消费者。人们只谈论三峡工程,但与大坝的相关性远不如葛洲坝。所以宜昌和葛洲坝地区正在逐渐渐行渐远。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