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之后清明
时间:2021-04-07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俗话说:“清明破雪,谷雨破霜。”今年的清明节,住在西北的山民或者城里人,要去山里祭祖,都要踩着厚厚的积雪,走到祖坟前。
随着西北地区一股强冷空气的到来,青海大部分地区经历了几天的暴雨和大雪,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大雪。自3月中旬以来,来自蒙古的沙尘暴两次席卷整个中国北方,其前锋甚至一度到达湖北、安徽、江苏,强度为近十年来最强。十天的灰尘覆盖了天空,让人几乎无法呼吸,心情沮丧。西北春来迟,久旱,江南处处叶展花开,三月春草长莺飞。除了河湟谷地的樱草花杏花和路边的柳树的青涩触感,山里几乎没有花和绿草。想种籽,已经种了籽的农民着急了,祈求雨水湿润泥土,滋润久违的心。蹲在办公室里的上班族也在祈祷着细雨浇灭心中闷烧的火,湿润干涩的眼睛。
可惜一场春雨落在地上,淅淅沥沥断断续续地下了好几天,尤其是晚上雨悄悄下的时候,真是“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春雪的春雨悄无声息地传遍了乐都、河湟谷地、青藏高原和中国北方,过滤掉了灰色的空气,冲走了尘封的山峦和植被,澄清了浑浊的河水,湿润了人们的眼皮。虽然雨雪过后天气有点冷,但是空气清新,山清,呼吸起来很舒服,看着很远。清明小长假期间,人们纷纷出门,或者打伞,或者暴露自己。在公园、山间小道、河边栈道,他们散步赏花,亲近自然,释放心情,迎接春节的第一场雨,感受沙尘暴过后的一点花香和青草的清香,感受春天的气息,接受春天带给人们的礼物。
自先秦以来,上坟祭祖是清明之外最重要的活动。虽然有些家庭在春分的前几周陆续去扫墓,但大多数家庭在清明节去扫墓祭祖。从县城出发,沿着共和沟的乡村路,到祖居。道路两旁的景色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变色:川水一带,田里的覆膜蒜和冬小麦已经长满了绿色,虽然山坡上还是烂掉了。草有树枝,但没有雪,看起来是湿的;越往山里面走,山上的雪就越厚,眼睛里看不到绿色的花草,只有白色的,裹着银色的,异常的安静,正好迎合了去坟前缅怀先人的人。
祖勇建在离村子很远的山沟里,山被大雪封了。由于汽车无法运行,他不得不步行。背着祖先的祭祀祭品,站在厚厚的积雪上,在山路上行进了两公里多才到达祖先休息的地方。先向山神报告,祈求神灵保护祖先平安,然后在祖先的坟头上放土和纸,再放上祭品,煨桑烧纸,喝祭酒,磕头祈祷,请祖先享祭,请祖先保佑。跪在干净的雪地上,看着熊熊的火焰冲上来,烧过的灰烬袅袅升起,我感到很欣慰,祖先们高高兴兴地拿走了带给他们的钱。往年清明节,祭拜结束,天气好的话,大家就坐在坟地里扫祖先们享用的祭品,或者先简单填饱肚子,然后聚在酒楼餐厅,喝酒吃肉,好好玩玩,聊过去,聊未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先人留下了这个传统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让后人伤心地来,也是为了让后人开开心心地回去;不仅仅是祭祀祖先,更是哀悼,更是子子孙孙联络感情,凝聚力量;不仅仅是继承先辈过去的荣耀,更是为了给后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水丰沛,路上行人欲断魂。问当地人哪里买酒省心?牧童指着兴化村。”这不就是你写的吗?
清明,《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之时,清净清明,故称清明。”漫长而沉闷的冬天过后,从沙尘暴的黑暗中走出来的人们,渴望眼前的干净和晴朗!我多么渴望看到美丽的春光!我多么渴望阳光温暖、空气清新、土壤柔软的大自然来舒展我的腰、清肺、养眼、放飞我的心情!高原上的春天来得晚去得早。不要等到“花谢红杏小”才后悔没有赶上赏花的好时机。赶紧行动!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