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何从
时间:2021-01-22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这几天我所在的城市下了很久的雨,让人感到失落和迷茫。就像拥有了什么,又像失去了什么。
我在电脑上反复看了一篇叫《乌镇是假的》的文章。浏览各大网友的个人经历。我不禁迷茫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局限于“小桥流水”这种简单的形象。似乎他们再也看不到“江南”这个地理概念之外的文化内涵了。江南是吴越的发源地,吴越人民建立了割据政权,对一半的政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经是盛世文人的阴郁消遣,促使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许多优美动听的句子。而如今,现代人对“江南”的想象,仅仅通过水乡旅游的千篇一律,亭台楼阁、滨水楼阁的重新设定,就已经变得稀缺,令人恐惧。
那么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的困境呢?我觉得这还是对景区本身缺乏认识和长远规划。除了江南的乌镇,不妨看看北方的古村落,比如徽州,皖南的古村落,比如平遥古镇。纵观这些景点的发展,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依托历史,但借用文化氛围的形象。但其实作为一个江南人,一走近江南古村落的景点,就被大街小巷的商品气息包裹,找不到收获历史文化深刻内涵的机会。这种景区有地方文化之名,却没有自己的特色,大大减少了旅游区所宣扬的历史细节。古镇商业发展现状所反映的古镇发展趋同,正在一点一点地消解历史文化的想象空间。中国文化的内在吸引力在于它的多样性,但就现状而言,我们能保留或恢复的东西越来越相似。试想如果大家都提到江南,只能想到同一个画面,那么我们的文化地理地图就少了一个重要的角落。
曾经,形容乌镇的是穆欣的《从前慢》“大家都是真诚的,说一句话”,现在形容乌镇的是“大家都在赶时间,说一句话,不是一句话。”。盲目借用历史文化招牌发展定位差,让游客和商家无法获得真正的好体验,是极其可悲的。
这些都像河里的落花。应该去哪里?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