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妥协也是一种美德


    时间:2021-01-19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小时候看中国近代史,经常看到“妥协”这个词,往往与权力和国家的软弱甚至屈辱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从小到大一点都不喜欢“妥协”,觉得这是个贬义词。

    前几天信手拿着《现代汉语词典》随便翻看,偶尔看到“妥协”二字的解释:通过让步避免冲突和纠纷。这和日常生活有关。仔细考虑了一下,我觉得这个词不是贬义词。我觉得把它列为中性词比较合适。为什么这么说?主要看用在哪里,用在哪里。涉及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涉及到国民性和人格的原则,当然是不能容忍和妥协的;我们不能为了避免冲突和纠纷而背叛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丧失民族性格和人格。总之,重大问题和重大议题不能妥协。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许多冲突和纠纷,其中大多数都不是原则问题。认为可以通过妥协来处理他们,效果会好很多,这是很愚蠢的。特别是在家庭生活中,因为性格、脾气、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夫妻老少,有些事情是不能完全一致的。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小事,双方都会坚持自己的看法,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样一来,他们难免会产生芥蒂,彼此分手。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情感交流。

    有鉴于此,一旦双方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出现争议,我们最好的政策是通过“妥协”的方式解决。如果出现分歧,一方可以先让步,让另一方先赢。或者随时准备道歉或者认错。带头扑灭“战争”。并不是说家庭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对的或错的,在丈夫或妻子面前认错道歉并不可耻。相反,它表达了一种慷慨豁达的绅士风度。尤其是作为一个男人,在一些家务事上体现这种风度是很有必要的。你坚信你老婆讲道理,一旦你主动下台,她肯定要讲道理。最不可理喻的是,你做事不妥当,还得摆出一副“自重”的样子,甚至在老婆面前纠缠,发挥大作用,让人有点看不起你。

    在孩子面前,当然要以自己的良好言行树立父母的权威。但是,如果你总是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家长的嘴脸,动辄骂或者批评孩子,那也是不行的。当你和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你得占上风什么的。如果你继续这样做,你作为父母的威望在你的孩子眼里不会上升而是下降。不信就试试看!当代儿童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逆反心理。当你和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发生争执,即使真相站在你这边,你也不妨先退一步,暂时妥协,满足孩子的欲望,让孩子赢,以后再向孩子解释。不要和孩子争论,把针指向芒,自己固执的结果只能加深两代人的差距。

    由此看来,在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妥协”并不是软弱和无原则的名义。应该是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在一些无原则的小事上与家人或朋友“妥协”不会丢面子,但也是一种美德。

    老人是家庭中的长辈,要尊重老人,尊重长辈。但是,老年人不能靠老买老,他们是有自尊心的。如果让晚辈与家人产生分歧或争执,不但不会丢面子,反而会得到晚辈更多的尊重。尤其是在争吵的时候,如果不互相让步,甚至导致家里发生战争,结果往往以不和告终。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久而久之结果也可能影响夫妻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感情。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