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必须让人看得懂
时间:2021-01-13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现在很多朋友都喜欢写晦涩难懂的诗,但是晦涩难懂的诗也不是看不懂。朦胧诗其实在古代就有,不是北岛、古城创作的。
我举个例子:花不是花,雾不是雾。半夜来,天亮走。一个短暂而美丽的春梦是什么时候来的?他们离开的时候就像早晨的云。这是白居易的诗。这是朦胧诗,但谁都看得懂。它的晦涩在于意境的方向,不清晰。白居易写的是一个女人?就是写一首钢琴曲?或者写一个偶遇?是为了见人吗?还是写一次偶然的自然风光的邂逅?说不清楚。
然而白居易说,不是花,不是雾,不是梦,不是云。总之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是一件让乐天(白居易)难忘的事情。
读者可以感受到它的美和魅力。
另一个例子:我想知道为什么我的镶嵌竖琴有五十根弦,每根弦都有一个青春的音程。圣人庄子在白日做梦,为蝴蝶所蛊惑,帝王王的春心在咕咕叫。人鱼在月绿色的大海上哭泣着珍珠般的眼泪,蓝色的田野对着太阳呼吸着它们的翡翠。一个应该永远持续下去的时刻,在我不知不觉中来了又走了。这是李商隐的诗。我们不知道宇晟(李商隐)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丫鬟的情诗。还是写给亡妻的悼亡诗?是关于音乐的吟诵诗吗?也是一首影射政治,感慨人生的自传体诗。是“丧”还是“自伤”,说不清。
但是,读者可以理解和理解宇晟的悲伤。理解宇晟对美的寻找和留恋。
再比如顾城这一代: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是关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吗?还是写自己的追求?是关于探索自然科学吗?还是探索人生?是写糊涂了?还是写硬搜?我说不清楚,但是大家都能理解。
理解,是诗歌的前提。
宋诗(不是宋诗),为什么不如唐诗?原因是代码太多,那些学者懒得解释,或者不屑解释,或者解释,但是俗气。结果,久而久之,很多诗词变得苦涩难懂。这是写诗的一大禁忌。
诗毕竟是给人看的,没那么玄乎。
以上只是我的感受,不需要在意不足之处,只要不影响诗人的创作。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