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值得同情?
时间:2021-01-13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人总是喜欢随时随地发出自己的同情,不管是谁,不管对方是谁,不管被同情的对象是否接受,都会完全输出。
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四肢不健全的男女老少在人群拥挤、地下通道稀少的繁华地带乞讨。身体上的不完美,可能是上天的决定,也可能是天灾人祸的结果;像所有匆匆路过的行人一样,我们不知道原因,当然也不会深究这一切的原因,但我们会停下来,表达我们的同情,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当然,匆匆而过的行人中不乏MoMo。他们很忙,没有时间停下来几秒钟。正常情况下,应该会出现一些自以为是的声音,他们白手起家的代表需要同情的对象来谴责那些在他们眼中是“莫莫”的人。他们觉得自己的同情已经表达出来了,所以大家的也应该流露出来。应该责备他们吗?我觉得这种行为没必要。停和不停只是个人选择,不是别人。在这个过程中,同情者向世界传达他们渴望被同情;而人在做自己的选择,同情还是冷漠。那么,这段感情中谁值得同情呢?
圣贤永远站在天的高度,同情世人,世人效法圣人,站在人生的高度,同情同类。暴风雨来临时,屋里的人会抱怨几句情绪激动的话,同情那些还在逃亡的人。太阳热的时候,同情肯定不会比暴风雨肆虐的时候少。路过清洁工身边,看着工地上汗流浃背的工人,想到在农田里干活的农民,同情心开始泛滥。天亮之前,他们开始打扫;夜深了,他们还没有回家。春夏秋,橘黄色的身影穿梭在同一条路上。我知道,你会同情他们工作时间长,工作辛苦,工作太辛苦。在建筑工地上,当我们看着它时,我们可以看到辛勤工作的工人戴着安全帽,甚至他们中的一些人生活在危险的边缘。农民们把三分田留在一亩地里,“早上管好荒,锄头带月亮回来”。他们花光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得到的却比付出的少。看来同情的理由都是一样的:肮脏,辛酸,贫穷,疲惫。
中国有13亿人口,千千同情他们。千千的人口中一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无事可做,懒洋洋地活着,整天躺在床上做白日梦;在大肆挥霍父母辛苦钱的同时,站在“人生”的高度,可怜自己的同类。被他们可怜的同类,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为了生活而工作着,奔跑着,不分白天黑夜;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存钱,一点一点改变人生。这些在他们眼中值得同情的人,在这条生命的长河中找到了使命感,实现了社会价值。即使偶尔抱怨生活的劳累,收入的喜悦也会冲淡一切悲伤。他们跟随时间的步伐,享受生命的全部长度。那么,谁值得同情呢?
圣贤总是站在天的高度,同情人间。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一双拉他们上天的手。同类和同类之间需要的不是同情和怜悯,而是一双平等的眼睛和一双互相鼓励的手。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