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新年聊聊牛


    时间:2021-01-13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可能是因为我的双胞胎孩子属于牛吧。小时候养牛,放了。我自然更关注牛。对牛的形态、气质、生活习性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论探索。

    牛的种类很多,我知道的中国牛只有水牛、黄牛、牦牛、公牛、野牛等。其中黄牛最为常见;如果把优秀的黄牛分为秦川牛、晋南牛、三河牛、中原牛等。如国外著名的黄牛品种如安格斯牛、加拿大牛、印度牛、婆罗门牛、澳大利亚牛、比利时蓝牛等。包括在内,太多了。就算谈了三天三夜也说不清楚。所以今天只说最能代表牛的特点的中国黄牛。

    中国黄牛按功能分为耕牛、奶牛和肉牛。因为奶牛是专门用来挤奶的,所以除了“吃草挤奶”的恭维之外,评价奶牛的话很少;至于菜牛,因为主要以宰肉为食,所以是食用者和营养学家最关心的牛种,大多数人和学者所说的牛其实指的是耕牛,简称“牛”或“黄牛”。

    牛,地球上生存、进化、繁衍的文明,和人类一样长。虽然具体的朝代无法确定,但在很多古代文字中,都可以找到对牛的描述和记载。

    牛,尤其是牛,不仅是耕田、犁耕、驮运的工具,也是人类的伙伴和朋友。

    我在农村出生长大,有机会认识和接触了很多牛。我十几岁的时候家里也养过牛,从一只到三四只不等。印象最深的牛是我家一只叫“大黄”的公牛。因为体型大,红色短发,外形美观,被我爷爷命名为“大黄”。

    "大黄"不仅大,而且有大眼睛、角、牛腿、蹄和尾巴。它的体宽如门板,但比门板厚几倍;他的眼睛就像一对黑色闪亮的青铜铃铛挂在牛角下,闪闪发光;两个又粗又长的角上布满纵向条纹,角尖光滑发亮几厘米;扁平的耳朵,像两只小蒲扇,扇着时不时来撕咬的蚊蝇;它的腿粗,像四根粗大的柱子,给人一种强壮有力的感觉;四尺如四个小瓦盆。踏上陆地,总会留下深深的脚窝;它的尾巴像扫帚,长长的尾毛像灰尘,时不时地摆动着,拍打着入侵的牛和苍蝇。

    “大黄”有很大的力量。其他牛(水牛除外)一般都是两头牛一起犁地,而我家“大黄”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人犁地,又快又稳。我很高兴时不时地炫耀一下我家的大黄有多棒。用古诗词“一牛可以代替七人力”来形容肯定不为过。

    “大黄”对饮食并不挑剔。它喜欢吃干稻草、草和树叶。它还津津有味地吃着扔在乡下的红薯藤和花生茎叶。为了补充它的体力,爷爷总是每天晚上抓两只泡过的黄豆,用芝麻饼喂它们。他一边扇着耳朵或者拉着蹄子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看起来好开心。

    “大黄”也很有人情味。每次带它去山坡放草,我都骑着它,骑着它回家。因为大黄高我十多岁就矮,不可能直接骑在牛背上。我按下它的头,让它侧卧。然后,我爬上它的背,轻轻拍拍它的背,它就能明白了,慢慢的。

    虽然“大黄”通常温顺,但有时也很凶猛。有一次,因为某种原因,它和同村的另一只大牛搏斗,用角或头互相触碰,没有人拒绝屈服,示弱。直到半个多小时后,我爷爷和公牛的主人一起跑过来,同时拉着绑在他们鼻子上的长绳子把他们拉走。至此,我回忆起那两头牛打架的激烈程度。

    基于以上对黄牛的感性认识,我认为牛之所以能在六种动物中排名第一,是因为牛体型大,力气大,温顺听话,在养殖中起着重要作用;十二属中,牛能排在一人以下,排在所有其他之上,排在山、虎、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之前,排在第二位。自然有它的道理。除了黄帝轩辕选御林军的传说,动物按十二小时的时间或特点排列的说法,动物按阴阳五行和每个小时的职责排列的说法等。更重要的因素应该是牛体型大、力量强、憨厚、勤劳、勤快、忠诚、听话、开拓进取、自律、自觉,为人类做出贡献

    牛,作为中国千年农耕文化的原始元素之一,也是很多文人墨客写的一首诗或一幅美图。很多作家非常欣赏牛。比如当代著名作家臧克家在他的诗《老黄牛》中写道:“一片片废水烂泥,深耕行走之物,老牛也懂荣耀与昂贵,不坐等鞭笞自己!”鲁迅在诗中写道:“冷眼看千人,俯首甘为孺子牛”;此外,宋代诗人李纲在他的文章《病牛》中写道:“但众生皆饱,不惜卧于太阳下。”等等,把牛的温顺、朴实、勤劳、勤劳、开拓、无私奉献描写得生动感人。

    在中国文化走廊里,有许多关于牛的成语和俗语,如牛高大壮如牛,牛马灰头土脸,牛气冲天,牛角挂书,老牛产犊,初生牛犊不怕虎,“吃草,挤牛奶”等。这些成语和短语从不同的方面描述了牛的特征。

    最后,在牛年新的一年开始之际,让我们宣誓发扬为人民服务、创新发展先锋牛、为老牛努力奋斗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更加富强的国家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