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所谓“意境”——读《美学散步》有感


    时间:2021-01-05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说到“意境”,很多值得探讨的传统哲学问题往往可以得到阐发。无论是传统诗词还是绘画,如果是有灵魂的好作品,都离不开“意境”。关于“意境”,王国维说的是“三界”,司空图曾在《二十四诗品》年以少图多意境的诗句提出,宗的《美学散步》也对此作了说明。但是什么神秘的东西是“意境”?看完这部分书,觉得“意”应该指“感”,而“境”应该指“景”。因此,意境的基本要素是生活的客观场景和主观情调(包括精神境界)。

    意境的审美特征有哪些?首先,意境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核心点,就是唤起人的思维。如果回味无穷,那么用来营造意境的意象、情感、技法、寓意所形成的审美效果,就能给人带来回味无穷的感觉,不仅有文本之上的韵味,还有韵外之韵、韵中之韵等等。在这无尽的魅力中,我们可以获得一种美感,体验意境。

    其次,我认为它的“创新”或“创新”也是一个审美特征。宗先生在文章中提到.一个独特的宇宙出现了。全新的形象为人类增添了丰富的想象力,为世界开辟了新的天地。”通过意境的创造,我们在想象中获得了新的思维和独特的感受,从而在意境中获得了对其美的感知。这样的感知是不一样的,是创新的感觉,是创新而不是千篇一律让我们更加意识到意境的美。但并不是主要的,它的产生也没有余味深那么确定。它与读者的思维有关,魅力无穷的特点较为普遍。

    审美意境应该是具有美感的意境,是具有美感的意象系统,从某种程度上说,意境是智慧与审美的联系。

    《美学散步——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间宗白华提到的“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书中提到意境分为实境和虚境两种意象。我觉得现实就是“场景”,所有的意境在现实中形成他的骨骼和肉体。刻画得越生动,就能创造出越生动的意境。就像中国画所追求的意境一样,没必要仔细记录。但是,画中的“山美苍树美,水活流畅”必须写在纸上,否则这幅画将难以承载其意境,无法顺利传达。

    所谓虚拟环境就是“情感”,承载着现实环境无法传达的目的和意义,而虚拟环境应该是灵魂,让意境变得真正灵活。由于虚拟环境的存在,意境具有审美效果。宗白华提出“没有灵魂的映射,就没有美。”就像在中国诗歌的浩瀚大海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素描为主的诗歌,但往往并不逊色于浓墨渲染的作品,因为文本中总有点睛之笔,可以展示作者的精神世界,传达他的思想,用美感描绘出更加生动的意境,使之具有无穷的韵味,产生审美效果。虚实结合的意象系统,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比如《二十四诗品》年,司空图在谈到“自然”和“旷达”两种风格时,他的特点侧重于各种风格的意境,而不是它们形成的要素,这使他更具美感。《自然》里提到“你寂寞空虚,雨后摘苹果。”他还说:“如果每朵花都盛开,如果你期待新的一年。”这些写实的描写生动而优美,在空山孤僻的人群中处处可以体会到“在顶端”的本质。同时他还说:“真理胜于贫穷。”“言薄,日长。”,更直接而平淡地,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所谓的“自然”心境,这样一种交错组合,就如同“风景和意义一开始都是好的”,这种“自然”风格的意境是纸上谈兵。“胸怀宽广”也是如此。一开始,它表达了“快乐是短暂的,但悲伤是真实的。为什么天天敬酒敬烟?”正是旷达的心境,以下融入场景:“花遮毛焰,雨稀。倒酒,五线谱唱。没有古,南山。”这样的疏雨,我喝酒唱歌,情景交融,“旷达”的意境变得伟大。

    同时,意境离不开审美与智慧的关系。宗白华在文章中提到意境的创造和人格的培养,就像“沟壑生于胸,生于笔墨”。意境的创造取决于创作者的内在精神,这是智慧与审美的联系。真正理解和认知的把握,离不开作者智慧和思想的创造。书中提到的意境有多重境界,如功利或宗教或艺术境界等。但这些都体现了个人的智慧和创造,所以审美境界的形成离不开个人智慧和审美的关系。

    “意境”就像是情感和风景的结合,反映了一切生活和变化的自然事物,蕴含着人类无与伦比的智慧,是一切自然事物的表达,是个人心境的外化。因为意境,作品有生命,有人类烟火与自然精华融合的味道。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