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诗意,生活不再苟且
时间:2021-01-05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在时代机械化的加速下,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在数字化的虚拟世界里,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的地方,年轻人被海量的信息压迫着,被物欲放逐着,每个人都在追逐着什么,被什么追逐着。是什么,年轻人没时间管,当然也无力面对.
与此同时,李穿着一身素衣,以她那古老的近视眼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如果你用一句话介绍李自凯,你可能会说:“从大城市回到美丽的乡村,拍摄用汉服亲手制作美食的高价值短视频博主。”视频的每一帧都被截成了一幅有着清亮的月亮和宁静岁月的画面:我的路已经蜿蜒,穿过一个避风的洼地,骑马采花;穿上红裙,喝一壶桃花酒。有时是民族风格,有时是夏衔风格。
起初,李只是选择“回家种地”来养活自己和奶奶,这与陶渊明的“南山下种豆”田园诗有着明显的不同。像每一个微博上做饭的短视频博主一样,她贴了一些小视频。幸运的是,她抓住了当代年轻人的审美收藏,用一双灵巧的手和一个三角形的支架让自己广受欢迎。
当然,有人气也会有争议。在两个截然不同的阵营中,批评家们认为她镜头中展示的农村生活太虚假,与我们所看到的不一致。这种提倡人回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是反智的,甚至是堕落的;追随者认为李只是想表达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个有着平静岁月的短视频,可以像清流一样给他们安慰。如果把那些粗糙的画面一一呈现在人们眼前,视频会变得沉重而不是治愈。
对于这些争议,李自凯没有回避:你羡慕的生活技能是别人的生存本能;你看到的视频是作品,没看到的视频是生活。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我看来,李无非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把生活中人们忽略的细节升华到艺术的高度,捕捉到了人们向往的诗意生活。但她的走红是必然的,而且是在一个时代的背景下:整个中国年轻城市的诗意幻灭。
在这个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时代,当代年轻人被时代的洪流所困,生活充满了“双速、碎片化、快餐式”。高不可攀的房价也让他们承受了沉重的压力。他们忙于工作,有时坐下来吃顿热饭成了一种奢侈。生活在一个地方变成了鸡和狗。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搬到乡下去,但李突然出现,诗意的生活显示出惊人的魅力。各种审美趋势的结合无疑符合当代年轻人对诗歌和距离的向往。当他们偶尔想要逃离现实时,李的视频就成了灵魂的寄托。
其实大家都知道“人生不仅仅是摆在眼前的,还有诗和远方”,被现实生活压迫太久了,所以人们习惯于羡慕别人的诗和远方。但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梅子和纯洁的灵魂,只是他还没有激发出来。只要他对生活有一种更为精致的仪式感,对世界有一种合适的态度,他就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