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选好“景”
时间:2021-01-05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本期中,我校“1 5”工程设立的利益集团比以往更加科学合理。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利益群体,学生和导师可以双选。我担任艺术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全校学生中,报名参加艺术兴趣小组的有40多名(学校要求每班不超过3人,共30个名额)。我让所有报名的同学做一张“准考证”。只有90分以上的才能进。“录取通知书”里有四个问题。第一题是“命题作业”,第二题是“自由作业”,第三题是“选择理由”,第四题是“没兴趣”。第一、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美术基本功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报考美术的同学的积极性,只要回答“非常热爱美术”“热爱美术”“热爱绘画”,我都会尽量让他们进来。第四个问题是看申请者能不能回答前三个问题,还有一个注册时没有仔细考虑的同学设计的“让步问题”。只要把“没兴趣”这个词划掉,前三题就可以省略,然后直接离开学校,再选择其他兴趣小组,发挥自己真正的长处。
经过“录取分数线”筛选,只有21名学生“入学”,最低班只有一个,最高班四个。学校为了发展学生的特长,没有严格控制。在接下来的五轮通关测试中,又有三名学生自愿退出。来来回回,在班主任的推荐和非常热爱艺术的同学的热情自荐下,也有4名同学入学,后面入学的同学兴趣极大。特别是初二一个姓徐的女同学说话特别轻,同学说她说的是“外语”。一开始真的以为有沟通障碍。其实不然,她进体育场后画画很积极,说话很快,没怎么出声。我们大多以绘画的形式交流。我指着她的画,有时用钢笔在上面画画。她自然明白了,然后拿回去修改。徐一天要临摹几幅小画。我问她:“其他科目呢?”许也只是好笑。也许是其他科目的老师下放了权力,允许她多画,因为徐太爱画了。为了不打消徐对绘画的热情,我不得不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她。本来美术兴趣组的同学,借画和绘画工具都要拿分。而在平时,也就是非兴趣小组集中学习的时候,徐甚至不需要改变同学们借来的模型画和绘画工具的点数。因为许一进场,很多同学都担心她会欠很多分。有同学问我:“那她借的模板画和画呢?”我说:“她下周补分。”不出所料,努力是有回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徐在进场仅三天就拿下了715分(本来825分,因为110分是他进场时“消耗”的,这也是其他同学担心徐分数差的原因)。当时最高分1712分,一个多月积累下来的。徐的绘画材料选择得当,色彩运用自如。就像她来之前班主任说的,徐的右脑很发达,因为也叫“艺术脑”。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有一些“忐忑”的感觉,毕竟我对徐以前的画并不了解。在核查了以往" 1 5 "项目活动中艺术兴趣小组的报名情况后,徐的名字不见了。无论如何,你都要接手。在教徐同学画画的过程中,我和他们轻声交流。我不能要求她太多,也不能只追求艺术上的完美。我坚持让她怎么画,只要她能画,能热情地画,能恰当地画。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不要毫无顾忌地把自己的思维强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不要用所谓的“画图原理”的规章制度去硬化每一个学生的美术思维,不要用“透视原理”这样的硬杠杆去触动孩子薄弱的心理,允许学生犯一些小错误。2005年我教学生画椭圆的时候,学生画错的方法很奇怪,就受启发写了一篇教学论文《另眼看错误》,作为当年的年度研究论文提交,获得了县教育协会的认可。十一年过去了,记忆犹新,因为后来很多杂志都给我来信,写的标题是《再看错误》。感谢县教育协会老师的丰厚奖励,让我获得了教学第一的荣誉,获得了同行羡慕的一等奖。同时也要感谢当时的同学,他们在画椭圆的时候犯了一点小错误,激发了我写《教学反思》的灵感。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