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鸡毛》有感
时间:2020-12-25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今天仔细看了汪曾祺先生的《鸡毛》,发现里面塑造的学生形象非常独特。本文塑造的主要学生形象不是主流思想中年轻人的先进思想、高尚道德和良好品行的形象,而是描述了一些看似“有素质、有道德、有知识”的学生的阴暗面,揭示了他们人性中的丑恶。56860 . 00000000006
根据过去的阅读经验,现代作家在因时代和政治的要求而塑造青年学生形象时,通常会给我们展示思想正派、爱国爱民的青年学生形象。比如巴金的《家》,他们敢于反抗封建势力,勇敢地追求民主自由。杨沫《青春之歌》一心一意追求革命斗争,献身林道静。但本文却另辟蹊径,颠覆了过去读者对学生的认知,描写了现实生活中的“坏学生”形象,打破了以往创作给读者留下的固有印象,还原了现代学生的真实处境,赋予了青年学生以往文学创作中的新形象。当然,作者敢于这样写,也与80年代思想和创作自由的大背景有关。
《鸡毛》中的金昌焕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它不同于以往美好的学生形象,使年轻的学生形象更加丰富真实。金昌焕的性格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一个看重金钱的守财奴;第二,功利的利己主义者;第三,缺乏家国情怀的门外汉。最后文章揭示他是偷鸡的,让他丑陋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学生,还偷鸡摸狗,让人哭。由此可见,他的形象与过去相比是消极的,拉开了过去美化的帷幕,使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变得复杂而完整,不再是片面的。
总的来说,汪曾祺对《鸡毛》青年学生负面形象金的描写,不仅丰富了青年学生形象的描写角度,而且使青年学生走下了高高的神坛,变得世俗而现实。这种从正面形象阶段挖掘出来的颠倒黑暗的写作风格,既是对现代文学中青年学生形象的解构,也是文学形象的增加。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