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新玉树映象


    时间:2020-11-26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来到玉树的时候,“4.14”地震已经过去九年了。关于地震的惨烈程度,这里除了当时电视新闻报道和玉树市地震现场留下的轻微影响外,没有任何迹象。走在结古镇的街道上,你可以看到一排排高大的建筑,整齐的一排排新的村舍,干净宽阔的道路广场。走进商场、餐厅、学校,可以看到商品丰富,秩序井然,人民安康,社会和谐。如果你有时间爬上巴塘河南侧的观景台,或者更高的山坡,你会看到十万个不同层次的家庭和无尽的车辆,一幅新玉树的画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短短几年,曾经可怕的废墟和瓦砾场变成了欣欣向荣的新玉树,不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世界。什么力量在起作用?究竟是谁在创造奇迹?我翻看了当年的历史场景图集,查阅了震后重建的相关资料,走进了很多单位,看到了为纪念援建者而竖立的碑文,参观了玉树文成公主寺,看到了满山的经幡,参观了嘉娜摩尼石堆,看到了世界上最壮观的摩尼石堆,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

    是党的好意。玉树地震后第一时间,胡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并于2010年4月18日亲自部署指挥抗震救灾重大事项。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当晚8时前往玉树地震现场进行抗震救灾活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于2010年4月15日抵达结古镇,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慰问灾区人民。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在政府的组织和实施下,公安、消防、边防、医疗卫生等有关部门和人员迅速进入灾区开展工作,使抗震救灾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地震和次生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在震后重建的几年里,青海省政府和国务院科学规划重建计划,积极组织实施重建工作。10万援建部队奋战1000多昼夜,1248个重建项目顺利开工并提前完成。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人民政府好的思想深入玉树人民的心中。支持共产党、歌颂共产党的善良的语录和口号随处可见,报国感恩已写入玉树地区民族中学校训,让师生永远铭记党的恩情和政府的关怀,努力学习,报恩报恩。

    就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玉树地震的消息一传开,各级组织和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组织下,立即行动起来,捐钱捐物,献出爱心。通过红十字会等救援组织,受灾地区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数亿美元和救灾物资。仅央视组织的大规模抗震救灾集资项目就筹集了21.75亿元。各行各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内地发达省份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慷慨解囊,很多人去灾区帮助,不怕牺牲,不怕危险,真正体现了大爱无国界、一方困难、各方支持的精神。几乎所有的援建单位都在争分夺秒,忘我战斗,争取早日完工,让灾区人民住进新家,谱写感动大地的奉献与赞美之歌。

    是灾区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民,有着超乎寻常的坚韧和耐力,以及超乎想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一点从满山的祈祷旗和大规模的摩尼石堆就可以看出来。在这里,缺氧和高海拔的物质似乎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也完全不能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石壁院墙壁上散落的寺庙、绘画和雕塑,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象征性的表达,都极具艺术灵感、恢弘想象力和创作才华。正是因为这种不屈不挠的坚韧和魄力,几千年来,西藏人民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上,无休止地生活着,英勇奋斗,不畏艰险,走向死亡,创造着耀眼的文化艺术,书写着一段令人惊叹的辉煌历史,鹤立鸡群,巍然屹立。

    雪域高原真的像铁一样,但现在从一开始就是踩过来的。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玉树各族人民的顽强斗争下,美丽和谐的新玉树一定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宽广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美,越走越受欢迎。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