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沙河记忆


    时间:2020-11-26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2017年农历10月1日,我回老家给父母上坟,站在沙河岸边眺望秦岭。是关中气候的天然屏障,守护蓝天白云;细看脚下的沙河变了,心里高兴,封存已久的回忆也一一打开。

    沙河是福甸村东门外的一条小河。它是一条清澈的小溪,从秦岭的天子峪流出,流经上游的曹村和村,然后在嘉黎村的塬下汇入河流。它浇灌了沿途的土地,滋养了福店村的乡亲。

    50年代,我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在岸边干活,我在河边玩耍。当时这条河有两三米宽。静静地流淌,在阳光下闪烁,海浪温柔迷人。清澈见底的水面下,有红色、粉色、黑色、花纹的石头和鹅卵石,感觉很光滑。每年春天寒冷的时候,这条河都会结冰。我和我的朋友经常在上面滑冰。有时候,我们在滑冰。随着一声飞溅,我们破冰落入水中。然后我们穿着湿棉裤跑回家,被父母骂。

    夏秋时节,河岸上柳树发芽,野花盛开,还有野菊花、马兰花、狗尾巴,尤其是红色的喇叭花,非常漂亮。村里的朋友称它们为碗花。说摸摸它,回家吃饭打碗;所以我很少挑。我经常抱着裤子去河边钓石头。然后,大家坐在岸边的地上,玩着五粒种子,嘴里唱着一楼两朵花。三楼不是赢家.沙河是我童年的摇篮,也是村民们天然的洗浴场所。

    六十年代,我十几岁。记得福店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以沙河桥为界。夏天和秋天,男人在桥的南边洗澡,女人在桥的北边洗澡。如果有人不守规矩,会被乡党委谩骂、嘲讽或者说闲话,让你抬不起头来。河两岸有许多平坦的石头,是村民们专门用来洗衣服的。当时没有洗衣机,村里的姑娘和媳妇隔三差五就手牵手,胳膊上提着一个装衣服的竹篮,笑着去沙河洗衣服。他们用木棍敲打衣服,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村子里的新鲜事物。王伟说,的邻居李阿姨个子矮,嘴破。整天在院子里,她要么骂老人抽烟,要么骂儿子懒,怕动,隔着墙都能听见;李二说:大妈娶了个好媳妇,会剪衣服。你看她家穿的衣服,既合身又漂亮,像裁缝;钱大姐说:王家姑娘长得像石,却找了个家境殷实的瘸腿女婿。我决心不做这件事.福甸村的大大小小的东西,像河水的潺潺声,从来没有停止过。

    70年代,我还是个大姑娘。经历了河水暴涨,引起全村恐慌。1971年秋天,下了半个多月的雨,村子周围的护城河和涝池泛滥,街上的水也流了。沙河决堤,两岸一片汪洋。有腐烂的家具,漂浮在水面上的猪、牛和羊的尸体,倒下的树和木椽.许多杂物相互拥挤,四处漂浮.住在东门外的人被村干部安排住在剧院和王家关广场。他们在一楼,他们的包堆在他们周围。大人在皱眉,小孩在哭.这张难民的照片成了我无法抹去的记忆。

    80年代,我到了中年。父亲走的时候,我站在父亲的坟前,看到沙河只有一尺宽。褐色的污水断断续续地流着,有刺鼻的味道,两边的大白岩变成了褐色;我问哥哥,才知道上游开了一家造纸厂,污水全部排入河中;两边盆厚?碗口粗的柳树枯萎成几片稀疏的叶子,像是它头上的几根头发,让我觉得可惜,一种担心涌上心头。

    90年代,我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我妈妈走了,我父母也走了

    2000年后,我已经到了早熟的年龄。生活中加了四只小脚,抓住了我的大脚,回老家的越来越少。

    2010年后,我自己已经到了七十岁。人们常说,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忘不了的地方叫故乡。经常怀念住的小屋,那里的人和事触动了我的心。于是,2017年10月1日,我再次踏上这片热土。沙河的垃圾山搬走了,岸边的柳树排好了,婆婆吃醋了;河岸上有一片绿草,有警示标志:倾倒垃圾者罚款500-1000元……村民们终于治理了沙河。沙河不再满目疮痍,但岸边绿油油,河水漫山遍野,鸟儿在空中飞翔,青蛙在地上争鸣,静谧的景象犹如清新剂。清除了我心中的阴霾。

    沙河,虽然没有黄河那么大,却那么雄壮,却是秦岭的血液在流淌,在循环,滋养着关中的土地;它是我心中的涓涓细流,更像甘甜纯净的牛奶,滋润着我成长,你说我能忘记吗?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