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晚练散记(一)


    时间:2020-11-26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我有点懒,对老年人结婚那年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感到不安。我还是走自己的路,睡懒觉,起懒觉。所以没有晨练,只有“晚练”。

    杜工部有一首诗,就是现在50了,坐卧时立多少行。在我这个年纪,“实践”这个词对老年人来说真的很重要。如果每天呆在家里,一旦走到街上,腿脚轻,脚不稳,走路不稳。这就是我个人体会到的“自然规律”。经过一些“后期练习”,台阶不稳的现象得到了改善。

    我家离瓯江南岸绿道公园不远。晚饭后,大概6、7点左右,在公园绿道上散步、甩手、挂树,就成了一个“后期锻炼”的健身项目。我觉得所谓的“南岸绿道”有问题。应该更准确的叫南岸公园。春夏秋三季,开灯的时候,晚上练“南岸绿道”的人,从东、南、西逐渐聚集在绿道上。绿道上有一条用塑料铺成的三四米宽的软路。有跑步、散步、手舞足蹈,在健身路上拥挤不堪;散布在绿道旁的小广场上,有舞者,有练习,音乐不断的来来往往。

    如果人们停下来,他们应该是绿道旁边的两个平行的建筑,一个叫凌源画廊,另一个叫惠玲画廊。据说是“走廊”。周边不是手抄走廊,而是高如椅子的长椅连接,其实就是一个长方形的“亭子”。

    值得一提的是,凌源画廊是一群音乐爱好者早在周一到周日入驻,带音频,接电源,摆好乐谱架……有小提琴、萨克斯、二胡、电子琴、长笛……还有沿街为观众排好的塑料小板凳,歌手们轮流演奏。有好听的声音,流行的,民族的唱法。特别是炎热的夏天,伴奏者没有各种降温电扇等电器,完全无视身上的汗水,手指在琴弦或琴键上欢快地跳跃,指法到位,全身心地沉浸在音乐艺术中,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就像剧院里的音乐会一样。

    他们的专业精神和对音乐的奉献精神确实令人钦佩。但是,我真的不太认同演奏的音效。说了不好听的,不如直接放伴奏音乐,既有层次感又有立体感,让人愉悦舒适。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