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日本武士为什么不自杀而剖腹?


    时间:2022-07-12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在日本人的观念里,灵魂不在脑袋里,也不在心里,而是在肚子里。

    日本民俗学创始人柳田国男曾将“日本是什么”的问题概括为两点:“岛国”和“种稻”。除此之外,我们还能说出日本的很多特点,比如集体荣誉感,比如武士道,但有一点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日本武士战败时要剖腹以捍卫尊严?也是自杀。他们为什么不选择自杀?

    日裔美国人类学家达关晖梅有一本书—— 《作为自我的稻米:日本人穿越时间的身份认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的困惑。当然,从名字上看,这本书的重点不是切肚子,而是吃米饭。

    由于稻米一直是亚洲的主要粮食作物,加上日本人的祖先是从东亚移居到岛屿上的,所以日本人爱吃稻米并不稀奇。

    有趣的是,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大米是不同寻常的。因为稻有“稻魂”,而且不同于一般动植物的灵魂,稻魂本质上是一种人的灵魂。这个饭魂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举了一个日本皇室的例子来说明饭魂的重要性:

    一切都可以追溯到日本天皇在水稻丰收时主持的一个名为“大味祭”的皇家仪式。它来源于“尝新米”,意思是品尝新米。皇帝之所以要吃新米,是因为一年之后,皇帝的“灵魂”冬天膨胀,春天收缩,灵魂很容易离开人体。只有补充了,才能恢复健康。灵魂的补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从别人那里。作者引用了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史实。历史上,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即位,“新皇帝一般会咬死皇帝的身体,以便后者的灵魂能进入他的身体”。这让我想起,在20世纪,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内的太平洋岛民,还有分享死去亲人尸体的习俗,——,为的是让逝者的灵魂在后代中长存。

    还有一种方式,相对来说没那么让人惊讶,就是吃米饭补心灵。皇帝“尝新祭”的本意是用大米中所含的“米魂”来充实自己的灵魂,所以这个仪式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日本人的观念里,灵魂不在脑袋里,也不在心里,而是在肚子里。在古代史《日本书纪》中,有一个关于食物起源的传说。当护食神被杀时,“各种食物从尸体里钻出来,饭从肚子里出来,小米从眼睛里出来,麦豆从肛门里出来”。米的起源就在腹部,灵魂和胎儿居住的地方。

    看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在日本古代文化中,饭的灵魂补充人体灵魂的交换区,恰好就是具有消化功能的胃。“人们认为灵魂住在腹部。所以著名的男性自杀文化就是男人剖腹释放灵魂。”难怪,日本武士自杀的时候,最隆重的就是剖腹。其实背后有这样一个信仰体系。腹部切开后,生理上讲是因为失血过多,外部感染。心理上是灵魂的丧失,离开肉体去逃避。

    这样,这本书的书名就可以说圆满了。大米——作为自米。大米中的“饭魂”构成了人的灵魂,所以大米不同于其他食物。大米在日本人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是人的“自我”的一部分。

    因此,延伸到现代日本社会来看待米饭和日本人对西餐或面食的态度,会让我们有更深的理解。日本人并不只是认为西餐是纯外国的、进口的,味道不好,不适合日本人的口味。相反,他们认为西餐里米饭很少。没有米,就没有“米魂”,没有“米魂”,就无法为“自我”提供补充灵魂的力量。这个想法很有意思。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