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成年”
时间:2022-07-11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我儿子是“80后”,也算是帅哥了。看到他朝气蓬勃的阳光,回想起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往事和糗事,他感触良多.
“输”在起跑线上
1983年,儿子来了。希望成功是人的天性。等待平庸的人,难免庸俗。就为了给他起个名字,我差点毁了《辞海》,但还是很难决定。我犹豫了好几个月才报了户口。姑且称之为顾3354,按《辞海》词条注释:“他是一个智慧出众的人”,可见我们对他的希望。
可惜我儿子小时候没有表现出“是个智慧出众的人”的迹象。相反,他读书的时候,成绩总是排在班里倒数三名。偶尔考试成绩达到或超过60分,就成了我们家的节日,对他既是表扬也是奖励,鼓励他争取更大的胜利。但是,他调皮地说:“考不高,考上就行了。”学习状态保持不变。
有人怀疑他的智商,多次建议我们带他去做“智商测试”,但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事情让我们拒绝了这些“善意的建议”。
一个春节,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热闹非凡。有人在地上发现一些纸钱,问失主是谁。儿子看了一眼,说是他的。然后他背了一串阿拉伯数字,和纸币上的数字完全一致,大家都很惊讶。
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生病了,需要做手术。当时床位紧张,入院困难,只能焦急等待。没想到,有一天,他放学回家,一本正经地宣布,他已经解决了这件事。看着他稚嫩的脸,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但是第二天,他带着妈妈去了医院。原来他在学校多方打听,听说一个学长的母亲是这家医院的主任医师。他找到学长,把他们的关系发展成“哥们”,住进了医院。
这样的孩子,智商会有问题吗?
我儿子心地善良。看到乞丐,他总是倾其所有,掏出零花钱。儿子心理健康,不嫉妒成绩好的同学,与人相处融洽;儿子明辨是非,痛恨邪恶,从不屈服于强权,从不欺软怕硬;儿子身体强壮,热爱体育活动,但就是不把“差生”这顶帽子当回事,整天无所事事。看到他没心没肺的样子真的很无奈。
然而,学生的一切似乎都是以分数为基础的。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儿子都是彻底败在了起跑线上。
不,你可以成为一个成年人。
我儿子小学毕业了。谢天谢地,他通过“电脑派位”被分到一所非常好的中学。我们欣喜之余,也担心他的学习能否跟得上。
果然,开学不久,学校彻底检查后,我们被老师以“个别学生家长”的身份传唤。在严肃的气氛中,双方进行了坦诚的交谈。会谈的内容仍然是“排名垫底”的历史问题和如何迅速改变这种状况的现实问题。
由于短时间内没有结果,我们隔一段时间就被传唤,几乎成了学生(差生)家长的常驻学校代表。
依我拙见,既然有排名,那肯定有前后之分。最后所有的孩子都会并列第一吗?但我不敢表达这种想法,只能表达老师对干儿子行为不端的愧疚,同时又陷入儿子越来越逆反心理的无奈。
儿子初二,带领同学在校门口和别人打架,全家人都吓坏了。我们认真地询问了他,最终找到了事情的原因。
原来是两个不良少年在学校附近抢劫学生财物,他们的儿子不肯被同学欺负,于是出手相助。他召集了几个“诚惶诚恐”的兄弟,选择学校门口的有利地形,采取以多控少(几个打一个)的战术,互相教训了一顿。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我暗暗叫好:我勇敢,足智多谋,有担当,我是个男人。但我还是要说,这样的事情还是要向老师汇报的。
我会向学校举报这件事,以便引起重视,同时也想洗清儿子“组织打架”的罪名。我不仅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学校还额外给了我一个百分比:这个孩子永远不会成功。
我恼羞成怒,有一次辱骂儿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很失败。但儿子也不示弱。盯着无辜的眼睛,他问:“你成人才了吗?”
我是一个草根公民,一个无权无势没钱的“三无产品”。他中枪软肋,给自己找借口,声讨“文革”,指责四人帮,我过了很久才恢复过来。好像没有“文革”、“四人帮”,我早就成伟人了。我儿子举起双手,做了个“暂停”的手势,抓住我的话说:“周总理在‘文革’中力挽狂澜;在“四人帮”横行的情况下,陈景润仍然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随着改革开放,年光九靠卖“傻子瓜子”发了财。你呢?”
铌
sp;
这熊孩子知道的还不少。被他一顿呛,我如芒在背,难以招架。“你成才了吗?”儿子追问。
是啊,我们成天盯着孩子成才,可究竟什么是成才呢?我们为人父母者,又做得如何呢?面对儿子的追问,我一时语塞。
“如果只有考上名牌大学、当大官、发大财才算成才,那全世界几十亿人不都白活了吗?”这小子,越说越来劲。“你不想成才,想怎样?”我问他,口吻苍白无力。
“成不成才,我也不知道。”他回答得也很苍白无力,但是——一个转折,口气又硬了起来,“我保证成人。”
我茫然:“成人?什么叫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