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的女儿
时间:2022-07-10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我50岁的妈妈,为了迎接和我5个小时的时差,她那边凌晨四点起床,小心翼翼的和我聊微信,试探性的说:“儿子,你有时间的话,给你妈妈打个电话,她可以晚点去上班;如果你没有时间,也没关系。去做你的工作吧。不用担心我。”她也睡不着,因为半夜看到网友激烈的留言。第二天,她心情沉重地告诉我:“孩子,如果网上有人说坏话,不要往心里去!”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有人不满意!"
我大概可以想象,我妈每天的生活就是看我微博上所有的留言,查网上新书的销量,一遍又一遍的看我的文字,像经纪人一样认真全面。有一次,她给我打电话,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就急促地说了一句东北话:“看看微博上的读者留言。人家在网上订了书,好几天都没送到。请检查一下怎么回事,不要让别人白等。“她每个周末都去加班,只是为了那点加班费,却转向我唯一的孩子,任性地说:“儿子,我妈想继续攒点钱,给你在机场附近买个小单间。回来就不用折腾太远,可以安心写作了。"
妈妈把我的书放在床头,放在包里,给了七大姑八大姨,甚至放在了公司科长的办公室。我说:“妈,咱们别丢人。”妈妈说:“有什么丢人的?写得好,写得好!”
妈妈,一个分不清海子和古城的女人,总是把季羡林比作孤独的森林,一辈子柴米油盐,突然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心里明白,这份迟来的努力,大概是因为文字成了她和远方女儿唯一的联系。
我和妈妈之间总是有很大的隔阂,充斥着我对她的厌恶,她对我的不理解,以及曾经发生过的冷战和“热战”。我一直在努力成长,好像就是为了离开她。有一天,我终于长大了,拍拍翅膀,头也不回地飞走了。身在近万公里外的异国他乡,我还是对母亲有了怨言。我不明白为什么我50岁的老外房东每个周末都能和他20岁的女儿喝得酩酊大醉,教育理念上总有一种“哦,让一个有精神的人去他喜欢的地方冒险”的架势。而我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电话里唠叨我:“少喝酒,多吃饭,多吃水果蔬菜,多喝牛奶酸奶,记得穿秋裤。唉,我要是能在那里给你做饭洗衣服就好了……”
抱着这种和妈妈保持距离的态度,我真的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出国这么久,每次给爸妈带东西回来,都是因为回国前有朋友热情地问我“有什么需要我给你爸妈带回去的吗?”我这才心虚的说:“好的好的……明天给你!”于是我在超市过了一夜,把所有有用没用的东西都塞进购物车,草草包成一个包,第二天放在朋友的行李箱里。我唯一一次真正送东西给我妈是因为那年樱桃又大又红。我装了一箱两公斤的大樱桃。告诉我妈后,她一直很期待。收到后,她从不同角度拍了无数张照片给我看。她还说:“这么大,太棒了,我从来没见过!”我问她:“你吃饭了吗?”妈妈心满意足地说:“可以,每天晚上吃两片!”后来才知道,我妈把这两斤樱桃分成了四份,三份给了不同的家庭,还有一部分是从她自己的小份里拿出来给单位的同事品尝的。傻傻的我突然意识到,她是在向别人证明:你看,我那个一直惦记着我的远方女儿,一点也不比那些隔三差五就回家的女孩子差!
出国后第一次回家。在翻箱倒柜的时候,我看到了之前让朋友带给父母的零食和保健品。大部分都被拆开,以适当的方式放在橱柜里。我问我妈:“你怎么不吃?”妈妈像个抽筋的孩子:“喂.等你回来一起吃……”
我吃了一颗李子,好像是为了安慰她。她也拿了一颗,机械地嚼着,却心满意足地盯着我。我笑她像个花痴,心里却暗暗流泪。可能这一刻我吃什么都是团圆的味道吧!
有时候我给我妈打电话说:“妈,我每写完一篇文章,就像蜕了一层皮。”
妈妈说:“我知道,我知道。人家不说。写作极其辛苦,耗费脑力和体力。”
每次给我妈打电话,还没来得及问她怎么样,她总是急着问我“你好吗?”那里冷吗?那里热吗?你吃过了吗?你吃了什么?你最近感冒了吗?心情好吗?“她从来不把自己的生活塞进我们的聊天里,好像在东北一样。夏天不会很热,冬天不会很冷。妈妈从来不感冒,心情也一直很好。
记得小时候和妈妈一起逛街。第一次看到豆子,觉得很奇怪,就伸手一颗一颗的摘。卖菜的阿姨一脸不高兴:“你怎么还挑?”嘿,别碰这孩子!”我缩回手,抓着
眼泪,一脸委屈。那时还瘦弱、含蓄的妈,突然间炸开了一般喊:“怎么的,买个菜也不让挑啊,你怎么还说孩子呢?”妈带着我愤愤地离开,一路上还不忘扯着嗓子和卖菜的大婶对骂。那个景象我记了许多年,以至于我一直都有着这样的幻想,妈一辈子都会保护我,她会在我受委屈的任何时刻毫不犹豫地赶来。
可是,妈渐渐地看不懂、听不懂,也赶不来我的世界了,而一转眼就到了我要保护妈妈的年龄。很遗憾我还是没有找到填平我们之间那条沟壑的办法,但是我已经开始去认真地理解这份责任。我会把所有光鲜的一面拍成照片给她看,如果能发给她在餐厅吃烤鱼、喝红酒的照片,就不让她知道我图省事扒拉一下冷饭。如果能让她看到我在外面旅行的照片,就尽量不让她知道我为了这次旅行没日没夜工作的辛苦。每每到了晚上十点,我都要在微信上和她说“晚安妈妈,我爱你”,然后放下手机,继续写毫无头绪的一百篇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