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如歌
时间:2022-07-08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一个
《有一首歌》 。有什么样的歌?席慕蓉说,她第一次(估计是1946年左右)进南京小学。“我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学了一首老师教的歌”。这首歌的歌词是: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上海和南京,我的朋友都在这里。
后来在新竹,女儿上了幼儿园。有一天,这个三岁多的小天使从幼儿园带回一首新歌唱给妈妈听。这个可爱的女孩用她稚嫩的童声唱的是: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台北和新竹,我的朋友在这里。
席慕蓉写道,“刹那间,所有家国之忧,所有几十年来的漂泊与辛酸,都在我心中激荡,我几乎失声惊呼。”以至于在含糊地回应了女儿的询问后,她“独自站在房间中央,发现眼泪已经流了满脸”。
所谓“作家写的东西只是冰山一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面上看只是儿歌。老师用四句简单的歌词教孩子复习数字。这首歌从40年代流传到70年代,从南京到台北,因地制宜的改了几句。不为人知的40年家国和无尽的山河在这场改革之间汹涌而出,影响巨大。为什么我的朋友把“在上海和南京”改成了“在台北和新竹”?有多少以前住在上海和南京的朋友来了台北和新竹?那些留在上海和南京的人还是我的朋友吗?自从我来到台北和新竹,我交了多少朋友?老朋友有一天能恢复吗?会不会又失去新朋友?随着作者的写作风格,所有这些变化和可能性都变成了我们心中纷乱的情绪。
很多年前,我在一家电视台工作。那时候经常听到“有一首歌”。歌词好像是这样的:
我想骑着小木马,骑着小木马到天涯海角,早上出三峡,中午过长沙,晚上到苏锦华。
这也是儿歌。作词人构思它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幻想。但是越听越不对劲。在台湾省长大的孩子怎么知道长沙离三峡有多远?你怎么知道金华在哪里?况且当时两岸没有通邮,严禁旅游。他不能在那些地方游荡。所以,这首歌的歌词要改了。
是写修改的人觉得台湾省岛太小,没有环游世界的乐趣,所以修改后的歌词变成了:
我想骑着小木马,骑着小木马走向世界,早上离开海牙,中午路过罗马,晚上住在华沙。
当时我差点泪流满面,说“一个男人的野心是四面八方的”,但是这四个方向只能是外国!修改后的歌词无意中又忠实地充当了社会心理的一面镜子。
二
如前所引,席慕蓉用《有一首歌》来表达他的“时代情怀”,用笔极其精妙。《有一首歌》她不常接触这种敏感的、极度WTO相关的、“男性化”的题材。她关注家中的树、孩子、庭院、树上的鸟、盛开的花和无尽的旅行,以及她的绘画、她的个人兴趣等等。她有一个非常微妙和相当安静的世界。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她不仅用笔切入前方,还展现了自己的质感,她充满了玩的勇气。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悟性很高的女作家,描写的是物质基础有了之后的灵性,描写的是经过教化和约束之后的单纯和纯真,从而提供了一种通俗的禅宗哲学,几乎描绘了一种生活方式。在这本书里,作者在《夏天的日记》里有一段话,可以算是作者的创作旨趣:“就像小时候,我在一扇有光的玻璃窗前,慢慢描摹一幅刺绣的图案。3354下面一张纸,上面一张纸,下面一张是从同学那里借来的图标,上面一张是我准备好的白纸。窗户很高,阳光很明亮。我举起双手,仰起头,全神贯注,一笔一画。最后,我把模糊的图案完全复制到我的白纸上。当我把两张纸并排放在桌子上欣赏时,我觉得我描绘的图案甚至比它的原稿还要美丽出众。”
下面原来的图案是她的生活,上面新画的图案是她的画,她的诗,她的散文。是作者对人生的阐释。她在散文中展现的是她所阐释的人生,她对人生的感悟是“知足”、“感恩”、“世界上很多安排都有自己深刻的含义”。这种感觉不是像标签一样贴在文章前面,而是一种精神和气质,弥漫在每一篇文章和每一句话里。就是带着这种心情再活一次,然后写下来。有这种“说你做什么”的作品还是挺少见的。
另选一段作为例子。作者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人送了我一块漂亮的小石头,我走出来走进去都带着,爱不释手。但是有一天晚上,“我”突然有了主意,把石头扔到了身后,看看能不能把它找回来。结果石头掉到草丛里不见了,留给我无数的迷茫和遗憾。
不间断空格
;
作者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走过不少地方,经历过不少事情,看过不少石头,家里也收藏了不少美丽的或者奇怪的矿石,但是,没有一颗可以替代、可以让我忘记我5岁时丢失的那一颗。”作者还说:“想一想,当年的我若是能在那个傍晚找回那颗石头,在小小的5岁孩童的手中又能保留多久呢?……可是,就因为那天的我始终没能把它找回来,它因此反而始终不会消失,始终停留在我的心里,变成了我心底最深处的一种模糊的憾恨,而它的形象也因为这种憾恨的衬托而变得清晰与美丽了。失去了一块普通的漂亮的石头,却‘得到’一颗珍贵的‘宝石’,失比得更为有福。”基于这种领悟,作者进而“以不同的角度”谈到离别。她反复地沉吟:真有离别吗?在她看来,没有。因为,如果在离别之后,一切的记忆反而更加清晰,所有相聚时被忽略了的细节也都一一被想起,并且在心里反复地温习;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在回溯时都有了一层更深的含意,每一段景物的变化在回首之时也都有了一层更温柔的光泽,那么,离别又有什么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