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的孩子
时间:2022-07-07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隔壁的家庭成员很简单,只有母亲和儿子。我妈很年轻,很会打扮。儿子9岁,小学三年级。
他们的房间和我的一样,不到20平米,中间一堵墙,前屋吃饭,后屋睡觉。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唯一的点缀是挂在床头的一张女主人的艺术照——像所有的艺术照一样,一点也不像她。
这种房子可以算是这个小城最便宜的住处了。房租一个月才150元。位置偏僻,不方便上街。这些墙太薄了,经不起冬天的考验。没有给排水,不能用功率超过100W的电器——冰箱、微波炉之类的。厕所是户外用的,要走过后院和一条山路才能到。总之,极其不方便。像我这种单身的人凑合着过日子还行,但是太……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家,为什么在已婚有孩子的情况下过着如此卑微的生活。他们的身份似乎介于农民工和市民之间。他们看起来很体面,说话也很大方。
那孩子不调皮,跟自己自然熟,跟谁都能说上几句。语气像大人,头脑清醒,热情得体;做事也是面面俱到,彬彬有礼,看不出任何稚气。太神奇了!
虽然他是个早熟的孩子,但他妈妈打他毫不含糊,几乎每天都要打他两次。早上一次,晚上一次。
经常是因为早上没洗好脸。这是多么大的一件事啊!不管怎样,他妈妈先打电话来了。唉,挨打的时候,再成熟的孩子,哭的时候还是个孩子。
我晚上被打了,因为我又犯了一个算术错误。母亲坚持是不对的,但儿子坚持是对的。儿子一边躲着棍子,一边叫道:“你什么都不知道!你不懂装懂!……为什么说我错了,我就错了?”
他妈棒子加速:“你怎么说我不懂?我有什么不明白的?”
直到两个人都筋疲力尽了,他们才又坐在一起,继续研究下一道数学题。
好在孩子性格开朗。每次玩了不到20分钟,就忘记一切屈辱,主动求和。“妈”长“妈”短,说这说那,讨论柴米油盐,认真提建议,一点都不记仇。直到下一次被打的时候,我才想起来所有的事情,一边躲一边愤怒的喊道:“你总是打我!你为什么总是打我?我杀了人吗?是我放的火吗?”
他妈说打不过他,只好加大棍子的力度,跟着他一起喊:“那就去杀人啊!”放火烧它!"
孩子毕竟太小,被打得忍无可忍,最后开始求饶:“妈,别打了!我从来不敢……”
他妈一听,打得更狠了,踢来踢去:“我教你不敢,我教你不敢!”
打斗过后,一片寂静。过了一会儿,母亲开始慢慢哼唱:“……分手不是唯一的结果……”
儿子也跟着大声下了一句:“既然我没有错,为什么要离开我?……"
然后他们一起快乐地唱歌。
这首流行歌曲平日里听起来极其低俗,但当它被母子俩唱出来的时候,听起来就特别好听。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